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熙宁九年。
七月初五。
“何处觅新秋?萧然北台上。”苏轼在炎夏的溽热中又登上了自己亲手建造的超然台,并赋诗五言排律两首,密州通判赵庾亦把这两首诗唱和了三遍。老赵这一举动不知是性情使然,还是要拍知州大人的马屁,我们不得而知。
正当密州的一二把手在超然台上意犹未尽地唱和之际,王介(字中甫)病逝,苏轼连忙作了挽词。
王介最初以太学生任福昌主簿,仁宗嘉祐六年应试直言极谏科,苏轼入三等,王介四等,二人是老相识。后历任秘书丞、静海知县、秘阁校理,再迁开封试官主判(与刘攽同为开封试官主判),还出知过湖州。
王介曾与王安石是挚友,交往较为密切。熙宁初,王安石被召授参知政事,因王安石数召不起,遂作“草庐三顾动幽蛰,蕙帐一空生晓寒”之诗讽刺王安石,成语“草庐三顾”典故即来自此。
熙宁三年王安石拜相,实行新法,深受神宗称赞。王介因不满新法,上疏谏神宗“愿陛下师心勿师人”,王安石获悉后对其更加戒备,因此一度被罢官,闲居判鼓院。后出知湖州,上任时王安石特地为其送行,并吟诗道:“东吴太守美如何,柳恽诗才未足多。遥想郡人迎下马,白苹洲渚正沧波。”王介当即和诗十首,盛气朗诵,其中一首是:“吴兴太守美如何,太守从来恶祝鮀。生若不为上柱国,死时犹合作阎罗。”
王安石听后笑道:“阎罗见缺,请速赴任。”
王介晚年无心仕途,嗜书成癖,不问政事。总体来说,老王也是与王安石不和的反对新法之人,故与苏轼也算是志同道合的战友。
“他时京口寻遗迹,宿草尤应有泪痕”,所以苏轼的挽词是那样的饱含深情,王中甫死后葬于润州。即今天的江苏镇江市,古时被称为京口、润州。
送走了王中甫,苏轼向朝廷申请的敕封常山神的请求获批,一直都极为灵验的常山神被封为润民侯。兢兢业业地庇护一方百姓的山神,其功劳终于被朝廷承认,封侯也使得他实至名归。
这年八月十五,苏轼又与客饮于超然台上,看到五年前老朋友孔周翰题于超然台上的诗正被客人所诵读,又听说老孔已向朝廷乞求苏轼卸任后出守密州,情不自禁地唱和了两首。
唱和两首之后,仍是意犹未尽,抬头望见中秋的圆月。在酒精的刺激之下,又想起了几年都未曾谋面的弟弟苏辙,就这样,一首《水调歌头》横空出世了。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虽然这首词是在超然台上写就,但词里词外流露出作者的心情却一点也不超然。虽然全词描述的都是景象,但景象透出的却是作者极想入世求用,虽暂时受挫、却越挫越勇的内心独白。
();() 此时的苏轼,依然还是渴望求用,但与《江城子·密州出猎》相比,心情还是有了不小的变化。较之《密州出猎》时,少了些盲从,多了些理智;少了些随性,多了些谨慎。经历了太多希望、失望的交替折磨后,现在的苏轼,既不是初任凤翔通判时的懵懵懂懂,也不是初知密州时的怨怨艾艾,其政治素养已到了相当的程度,时时刻刻、事事处处为自己留足了退路。
该词的小注里写得很清楚,是在中秋之夜酩酊大醉后的胡言乱语,而且是思念弟弟苏辙的连篇醉话。不管是谁,总不至于和一个醉汉过不去吧?毕竟,当时的政治形势依然不明朗,“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而且随着新政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出来,变法派与保守派的权力争斗也越来越激烈,苏轼既有“我欲乘风归去”宏图大展的渴望,同时“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深怕再次陷入党争的漩涡。是进是退?是上报君恩还是退隐山林?苏轼一时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九月初九,苏轼的搭档,密州通判赵庾的老母亲要过寿,作为上司兼文坛高手,苏轼自然是要露一手的,于是作了致语口号,就是类似现代人在赵母的寿诞上讲话稿。
参加完赵母的寿诞,回到府衙,见晁说之的老爹晁端彦寄来了诗,苏轼作了唱和后回寄。此时的老晁尚在润州,不曾想,几个月后的他,却因为违规赴杭州约会娼妓而被追官。
过了几天,朝廷下达了诏命,苏轼被移知河中府(今山西省永济县)。又得知,乔叙被改为知施州。
调动工作的诏命下达后,苏轼的每一天都像是在做一些扫尾的工作。
比如,密州当地有发生了秋旱,苏轼仍要到润民侯那里去祈雨。诸城铁水的乔叙要外任,自然也得作首诗送行一下的。
苏轼在密州知州任上时,当地流传着一位盖姓前贤的故事。说是曹参为齐相时,曾用盖公所学的黄老之术,使得齐国大治,后来又用此法治理天下,一样的十分有效。而盖公所用之法,无非是治理国家就像治病一样,不要胡乱用药,只需清净无为等等。
苏轼对于盖公的事迹很感兴趣,于是就在当地用心地找寻盖公的墓地及后人。可惜的是,有关盖公的身后的东西均已荡然无存了。不死心的苏轼,又把府衙旁的一座处所,加以修葺,取名“盖公堂”,还作了《盖公堂记》,想以此堂来接待像盖公那样的贤者。
接着,苏轼还找来画工,让其将润州甘露寺内陆探微所画的师子图临摹一幅,挂在盖公堂中,苏轼还作了赞。
雁过留声。苏轼现在所作的一切,都是想把自己认为美好的东西留在密州,使之能继续地教化或是激励当地的百姓。
直到有一天,知河中府的调令终于下来了。
十月间,苏轼还专门去了一趟常山,亲自昭告常山神已被封侯的喜讯,并作了祝文。
黄庭坚的二舅李常(字公择),少年时曾与其弟李布(字公南)于庐山五老峰下白石僧舍读书,并藏书万卷。中进士后,遂将藏书9000余卷捐献出来,成立一家私人图书馆。现在,老李曾经居住的居室已被圈内称作“李氏山房”,这段时间应李常之情,苏轼为之作了《李氏山房藏书记》。
();() 老朋友周邠寄来了《雁荡山图》,还在上面作了诗,苏轼次韵答之后,还在给周邠的回信中告诉老周,今年的腊月上旬,自己就要离开密州了。
苏轼的老乡、梓州铜山(今四川三台西南)人苏澥(字浩然),此人非常喜墨,还会用高丽煤加远烟制墨,他制的墨极为当时的士大夫所看重。近日,苏澥将出任京东东路安抚使、知青州。我们前面提到过,青州是个出宰相的地方,按照当时的惯例,青州的知州一般要由京东路的安抚使来兼任的。
苏澥升官后,还曾向朝廷推荐苏轼做外陟侍从。
“去翩翩。点轻烟。人事凄凉,回首便他年。莫忘使君歌笑处,垂柳下,矮槐前。”这是苏轼在离别前最后一次登超然台,他眺望着明月的赋下的《江城子》里的词句里,一种惆怅于心的离情别绪跃然纸上。
离别前,苏轼还是要还一些好友之间的文债的。
利州路转运判官鲜于侁(字子骏)作的《八咏》诗,苏轼在其后作了跋,还称赞鲜于侁为政“上不害法,下不伤民,中不废亲”。
朝廷应汀州(今福建长汀)知州许当之请,赐已故高僧定光法号为定应。定光本为泉州人,俗姓郑其名自严,因为民祷雨有功,为历任州守所重。现定光被朝廷所表彰,所以苏轼就因人所求,给该高僧的身后写一篇赞文。
在密州时,苏轼无意间发现盖公堂故址偏西方向有块大石头,当时已半埋于尘土之中。仔细端详后,苏轼见此石质地温润,石质坚硬,询问当地人,说是产自诸城姚家村的石料,俗称姚玉。
于是,苏轼就找来工匠,将这块石头经过雕琢,制成了一方砚洗。
直到清道光年间,诸城的丁氏园里还有此物。当时的县志还有记载:说它周围长三尺,高尺余,正面横刻“砚洗”二字,左侧竖刻有“熙宁九年子瞻制”的行书字样。
另外,据说当地的九仙山的白鹤楼的牌匾亦为苏轼这一时期所题写。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苏轼题写的“白鹤楼”三个字仍然清晰可见,只是旁边的“宋熙宁九年苏轼制”的字样有些模糊不清了。
苏轼还把在密州这几年所作的《薄薄酒》、《水调歌头》、《后杞菊赋》、《超然台记》抄给驸马爷王诜,知密期间,二人时不时地还会书信互动一番。
这一时期,苏轼的好友、黄庭坚的老丈人陈舜俞(字令举)病逝。作为诗词与政治立场相似的知己,苏轼在给老陈的女婿周邠的信中是这样说的:你岳父大人的离世,令我有不想苟活于世之念,细思陈老先生之所以不能长寿的原因,以他这样淡泊名利的个性,实在是找不出理由,不应该呀!每逢想起这些,我还是不由得涕泪双流!
当神印王座中的最强王座与华夏神话中的五爪金龙共同穿越到了斗罗大陆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携带了21世纪的各种记忆,他是会选择名扬天下还是默默无闻欢迎加入花雨小屋,群号码258833709!现招群主代理一名,没有工资,没有福利,感兴趣的来,非诚勿扰!...
新书快穿放下那朵烂桃花,求收藏求关注嗷!必看↓↓↓快穿,慢热,1v1,建议跳过真要看的话,建议看前洗洗眼睛,看后洗洗眼睛,我也不知道我在写什么啦啦啦啦↑↑↑元殊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将死之人,却留存于于世间。没办法,死不了。舔狗系统上门带着诱惑,宿主,想死吗?帮我做任务。本文三观不代表作者三观,我们都今天也是好好活着的一天...
大仇得报的顾正意外重生平行世界获得新生原二本法学院毕业的法律援助律师成为了屈尊于洛杉矶二线事务所的哈佛金童唯一的问题是,这张金光闪闪的毕业证没有附带相应的...
70年代一个小镇,高中二年级学生程里,署假孤身前往黄山旅游,不慎落下山崖,坠入秘境,喜获神医门医道传承,从此一技傍身,笑傲都市。神医小子作者风流尊者...
作品简介苏离得万界珠,穿越诸天万界。风云天下,大唐仙剑。聊斋轩辕,蜀山洪荒。穿越诸天,横推诸天!...
作品简介穿越成了人人唾弃的镇国府小公爷,原本想着挣点小钱远离是非,过潇洒的小日子。可自打有了婚约之后,一切都变了。皇帝让他继承大统,宰相千金非他不嫁。吐蕃要他的项上人头,辽国要他死无全尸。可叶星魂,只是想安安静静的做一个美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