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中文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五十五章 臣有本奏(第1页)

朝会,尤其是这种百官同时参与的大朝会,自然是有严格的仪典规制的,甚至会有专门的礼官和巡查御史负责纠察风仪。廷推六部尚书之后,便是廷推京营提督大臣,这是事先定好的规矩。照理来说,李贤这个时候出列,其实是破坏了规矩的。所以他话音刚落,便有御史出来奏道:“郕王殿下,臣弹劾丰城侯李贤朝会失仪,僭越失礼,扰乱廷推,请治其罪!”李贤瞥了一眼接连站出来的两三个御史,淡淡的道:“既然是廷推武臣,本侯身为中军都督府都督,如何不能出言?”那些御史却不理他,道:“殿下,朝会仪典程序,礼部早有定制,若丰城侯若所异议,理当在朝会之前,与礼部商议,如此在朝会之上,贸然出言扰乱廷推,实乃失仪,理当治罪。”李贤倒也不气,同样拱了拱手道:“殿下,臣所奏之事,其中便有和接下来的廷推有关之事,故而臣需得提前禀奏。”话音落下,一旁的九卿重臣,皆是目光沉了沉。说到底,勋戚还是对于由兵部提名京营提督大臣,有所不满吗?正欲开口说话,却见上的朱祁钰伸手往下压了一压,语气温和地开口道。“诸位莫急,朝会虽有规制,但丰城侯既然说了,所奏之事与廷推有关,不妨耽搁片刻,听完再说!于尚书,接下来的廷推,合该由你主持,你意下如何?”听了朱祁钰的话,底下一干群臣本想反对,但是又听朱祁钰点了于谦的名,于是又将话咽了下去。他们相信,作为新晋的九卿之一,于谦会代表他们坚持立场的。然而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于谦拱了拱手,道:“遵殿下令谕。”这下别人想反对都没法反对了,总不至于为了一个区区的失仪之事,反驳堂堂兵部尚书吧。尤其是在这大朝会上,一干文武百官,勋贵武臣都看着,不得被嘲笑文臣内斗嘛于是底下一干群臣,望着于谦的目光都多了几分不满。于谦自然感受到了,但是他并不在意,那日在集义殿中,郕王将他单独留下,说要将京营交给兵部执掌,他本是不信的。甚至于直到现在,于谦仍旧对于郕王能否办成此事持怀疑态度,但是若是有此机会,于谦也定会尽力把握。没别的原因,是因为在这种局面之下,京城的防卫必然要依靠京营,如此一来,京营最好掌握在自己手中。于谦原本的打算,是扶持一个没有根基人脉的勋戚,然后间接控制京营,但是这样总归没有兵部直接执掌来得方便。所以在这种局面下,于谦也不介意顺水推舟,静观其变。见无人说话,李贤将奏疏奉上,开口道:“臣所奏有三事。”“其一,弹劾镇远侯顾兴祖,建平伯高远,忠勇伯蒋信,大理寺丞萧维祯等随驾大臣,无谋无勇,受制奸臣,致大军蒙难,恳请殿下将一应人等捕拿下狱。”话音落下,底下的一干群臣???这什么节奏,太阳打西边出来了?这帮勋戚竟然会弹劾自己人,您不是老眼昏花说错了吧?后头的科道御史们,更是义愤填膺。老东西,你过分了,知道吗?这是我们科道的活儿好不好?要知道,今天他们可是养精蓄锐,摩拳擦掌,正准备在廷推之后,举行一场浩浩荡荡的谏言,这就被人把风头给抢了?这个老东西,一把年纪了,出来抢人饭碗,实在是木得天理了!当下便有御史站出来倒打一耙。“郕王殿下,臣弹劾丰城侯李贤蓄意包庇,避重就轻,意图为罪臣脱罪,顾兴祖等人不义不忠,贻忧圣主,遂致流血成河,暴尸遍野,当罢官夺爵,抄没家产,明正典刑以戒朝廷万民。”别以为主动站出来,就能糊弄过去!虽然被打乱了计划,但是还是立刻就有七八个御史出列,随声附和。真当他们没看出来呢?这丰城侯,无非就是想要借着勋贵主动认罪,将顾兴祖等人减轻罪责吗?门都没有!一时之间,底下群臣议论纷纷,越来越多的御史跃跃欲试,让在场的九卿重臣们皆是眉头一皱。就算要进谏,也不是这个时候啊万一勋贵的目的,根本就不是救人,而是扰乱廷推呢?各自对视一眼,他们正欲开口,却见另一头武臣序列里头,成安侯郭晟站了出来,道。“好一出贼喊捉贼,方才你们弹劾丰城侯扰乱廷推,朝会失仪,如今轮到你们,一个个的便如此放肆吗?”“丰城侯方才早已有言,所奏三事,如今一事尚未奏晚,尔等便急不可耐,就不是朝会失仪了吗?立身不正,何以位列科道风宪之臣?”???卧槽!在大明的朝廷上,历来只有科道御史喷别人的份,哪有人敢反过来倒打一耙。郭晟的两句话,顿时让一干御史气炸了肺,当下便有人反驳道。“尔等武臣不思报国,夸夸其谈的本事倒是不先前丰城侯所奏之时,言道所奏之事与廷推有关,郕王殿下方准其开口,然而他所说之事,却与廷推毫无关系,反而欲借机包庇罪臣,我等仗义执言,正本清源,何错之有?”要论喷人的功力,他们御史科道可没怕过谁?郭晟不说话了,李贤却开口道:“本侯何曾说过,所奏三事皆与廷推有关?自然是有和廷推有关的,也有和廷推无关的,难不成一本奏疏,你们让本侯分两次上奏不成?”说着,李贤一甩大袖,冷哼道。“好大的威风!”眼瞧着底下群臣又是一阵骚动,朱祁钰抬了抬手,再度出面当和事佬:“丰城侯,诸臣所言并非没有道理,本王准你开口,乃是为廷推之事,顾兴祖等人之事,今日暂且不议,你若无和廷推有关之事,便退下。”有了朱祁钰出面“拉偏架”,底下才算是渐渐平静下来。不过,听了这句话,在场的九卿,尤其是陈镒,眼皮都忍不住跳了一跳。啥玩意就顾兴祖等人之事暂且不议了?他们只是不想让勋戚摘了这个桃子,顺便帮顾兴祖脱罪而已,怎么就变成暂且不议了?有心想要开口,又想起刚刚郭晟说他们打断李贤奏事,朝会失仪的事,只得暂时把话咽了下去,等候李贤说完再反驳。李贤倒是没管他们,拱了拱手继续道:“殿下,臣所奏第二件事,便是有关廷推之事。”“土木之役勋戚武臣死伤殆尽,如今也先大军压境,臣以南京中军都督府都督之名向殿下谏言,请殿下自勋戚之中,简拔数人,分掌中军都督府,左军都督府及后军都督府。”一句话说完,在场群臣的目光便如针扎一样,霎时汇聚到了李贤的身上,其中不乏有九卿级别的大佬。朱祁钰皱了皱眉,亦是看着李贤,道:“丰城侯的意思是,一并廷推三位五军都督府都督?”迎着所有人的目光,李贤缓缓点了点头

朝会,尤其是这种百官同时参与的大朝会,自然是有严格的仪典规制的,甚至会有专门的礼官和巡查御史负责纠察风仪。廷推六部尚书之后,便是廷推京营提督大臣,这是事先定好的规矩。照理来说,李贤这个时候出列,其实是破坏了规矩的。所以他话音刚落,便有御史出来奏道:“郕王殿下,臣弹劾丰城侯李贤朝会失仪,僭越失礼,扰乱廷推,请治其罪!”李贤瞥了一眼接连站出来的两三个御史,淡淡的道:“既然是廷推武臣,本侯身为中军都督府都督,如何不能出言?”那些御史却不理他,道:“殿下,朝会仪典程序,礼部早有定制,若丰城侯若所异议,理当在朝会之前,与礼部商议,如此在朝会之上,贸然出言扰乱廷推,实乃失仪,理当治罪。”李贤倒也不气,同样拱了拱手道:“殿下,臣所奏之事,其中便有和接下来的廷推有关之事,故而臣需得提前禀奏。”话音落下,一旁的九卿重臣,皆是目光沉了沉。说到底,勋戚还是对于由兵部提名京营提督大臣,有所不满吗?正欲开口说话,却见上的朱祁钰伸手往下压了一压,语气温和地开口道。“诸位莫急,朝会虽有规制,但丰城侯既然说了,所奏之事与廷推有关,不妨耽搁片刻,听完再说!于尚书,接下来的廷推,合该由你主持,你意下如何?”听了朱祁钰的话,底下一干群臣本想反对,但是又听朱祁钰点了于谦的名,于是又将话咽了下去。他们相信,作为新晋的九卿之一,于谦会代表他们坚持立场的。然而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于谦拱了拱手,道:“遵殿下令谕。”这下别人想反对都没法反对了,总不至于为了一个区区的失仪之事,反驳堂堂兵部尚书吧。尤其是在这大朝会上,一干文武百官,勋贵武臣都看着,不得被嘲笑文臣内斗嘛于是底下一干群臣,望着于谦的目光都多了几分不满。于谦自然感受到了,但是他并不在意,那日在集义殿中,郕王将他单独留下,说要将京营交给兵部执掌,他本是不信的。甚至于直到现在,于谦仍旧对于郕王能否办成此事持怀疑态度,但是若是有此机会,于谦也定会尽力把握。没别的原因,是因为在这种局面之下,京城的防卫必然要依靠京营,如此一来,京营最好掌握在自己手中。于谦原本的打算,是扶持一个没有根基人脉的勋戚,然后间接控制京营,但是这样总归没有兵部直接执掌来得方便。所以在这种局面下,于谦也不介意顺水推舟,静观其变。见无人说话,李贤将奏疏奉上,开口道:“臣所奏有三事。”“其一,弹劾镇远侯顾兴祖,建平伯高远,忠勇伯蒋信,大理寺丞萧维祯等随驾大臣,无谋无勇,受制奸臣,致大军蒙难,恳请殿下将一应人等捕拿下狱。”话音落下,底下的一干群臣???这什么节奏,太阳打西边出来了?这帮勋戚竟然会弹劾自己人,您不是老眼昏花说错了吧?后头的科道御史们,更是义愤填膺。老东西,你过分了,知道吗?这是我们科道的活儿好不好?要知道,今天他们可是养精蓄锐,摩拳擦掌,正准备在廷推之后,举行一场浩浩荡荡的谏言,这就被人把风头给抢了?这个老东西,一把年纪了,出来抢人饭碗,实在是木得天理了!当下便有御史站出来倒打一耙。“郕王殿下,臣弹劾丰城侯李贤蓄意包庇,避重就轻,意图为罪臣脱罪,顾兴祖等人不义不忠,贻忧圣主,遂致流血成河,暴尸遍野,当罢官夺爵,抄没家产,明正典刑以戒朝廷万民。”别以为主动站出来,就能糊弄过去!虽然被打乱了计划,但是还是立刻就有七八个御史出列,随声附和。真当他们没看出来呢?这丰城侯,无非就是想要借着勋贵主动认罪,将顾兴祖等人减轻罪责吗?门都没有!一时之间,底下群臣议论纷纷,越来越多的御史跃跃欲试,让在场的九卿重臣们皆是眉头一皱。就算要进谏,也不是这个时候啊万一勋贵的目的,根本就不是救人,而是扰乱廷推呢?各自对视一眼,他们正欲开口,却见另一头武臣序列里头,成安侯郭晟站了出来,道。“好一出贼喊捉贼,方才你们弹劾丰城侯扰乱廷推,朝会失仪,如今轮到你们,一个个的便如此放肆吗?”“丰城侯方才早已有言,所奏三事,如今一事尚未奏晚,尔等便急不可耐,就不是朝会失仪了吗?立身不正,何以位列科道风宪之臣?”???卧槽!在大明的朝廷上,历来只有科道御史喷别人的份,哪有人敢反过来倒打一耙。郭晟的两句话,顿时让一干御史气炸了肺,当下便有人反驳道。“尔等武臣不思报国,夸夸其谈的本事倒是不先前丰城侯所奏之时,言道所奏之事与廷推有关,郕王殿下方准其开口,然而他所说之事,却与廷推毫无关系,反而欲借机包庇罪臣,我等仗义执言,正本清源,何错之有?”要论喷人的功力,他们御史科道可没怕过谁?郭晟不说话了,李贤却开口道:“本侯何曾说过,所奏三事皆与廷推有关?自然是有和廷推有关的,也有和廷推无关的,难不成一本奏疏,你们让本侯分两次上奏不成?”说着,李贤一甩大袖,冷哼道。“好大的威风!”眼瞧着底下群臣又是一阵骚动,朱祁钰抬了抬手,再度出面当和事佬:“丰城侯,诸臣所言并非没有道理,本王准你开口,乃是为廷推之事,顾兴祖等人之事,今日暂且不议,你若无和廷推有关之事,便退下。”有了朱祁钰出面“拉偏架”,底下才算是渐渐平静下来。不过,听了这句话,在场的九卿,尤其是陈镒,眼皮都忍不住跳了一跳。啥玩意就顾兴祖等人之事暂且不议了?他们只是不想让勋戚摘了这个桃子,顺便帮顾兴祖脱罪而已,怎么就变成暂且不议了?有心想要开口,又想起刚刚郭晟说他们打断李贤奏事,朝会失仪的事,只得暂时把话咽了下去,等候李贤说完再反驳。李贤倒是没管他们,拱了拱手继续道:“殿下,臣所奏第二件事,便是有关廷推之事。”“土木之役勋戚武臣死伤殆尽,如今也先大军压境,臣以南京中军都督府都督之名向殿下谏言,请殿下自勋戚之中,简拔数人,分掌中军都督府,左军都督府及后军都督府。”一句话说完,在场群臣的目光便如针扎一样,霎时汇聚到了李贤的身上,其中不乏有九卿级别的大佬。朱祁钰皱了皱眉,亦是看着李贤,道:“丰城侯的意思是,一并廷推三位五军都督府都督?”迎着所有人的目光,李贤缓缓点了点头

朝会,尤其是这种百官同时参与的大朝会,自然是有严格的仪典规制的,甚至会有专门的礼官和巡查御史负责纠察风仪。廷推六部尚书之后,便是廷推京营提督大臣,这是事先定好的规矩。照理来说,李贤这个时候出列,其实是破坏了规矩的。所以他话音刚落,便有御史出来奏道:“郕王殿下,臣弹劾丰城侯李贤朝会失仪,僭越失礼,扰乱廷推,请治其罪!”李贤瞥了一眼接连站出来的两三个御史,淡淡的道:“既然是廷推武臣,本侯身为中军都督府都督,如何不能出言?”那些御史却不理他,道:“殿下,朝会仪典程序,礼部早有定制,若丰城侯若所异议,理当在朝会之前,与礼部商议,如此在朝会之上,贸然出言扰乱廷推,实乃失仪,理当治罪。”李贤倒也不气,同样拱了拱手道:“殿下,臣所奏之事,其中便有和接下来的廷推有关之事,故而臣需得提前禀奏。”话音落下,一旁的九卿重臣,皆是目光沉了沉。说到底,勋戚还是对于由兵部提名京营提督大臣,有所不满吗?正欲开口说话,却见上的朱祁钰伸手往下压了一压,语气温和地开口道。“诸位莫急,朝会虽有规制,但丰城侯既然说了,所奏之事与廷推有关,不妨耽搁片刻,听完再说!于尚书,接下来的廷推,合该由你主持,你意下如何?”听了朱祁钰的话,底下一干群臣本想反对,但是又听朱祁钰点了于谦的名,于是又将话咽了下去。他们相信,作为新晋的九卿之一,于谦会代表他们坚持立场的。然而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于谦拱了拱手,道:“遵殿下令谕。”这下别人想反对都没法反对了,总不至于为了一个区区的失仪之事,反驳堂堂兵部尚书吧。尤其是在这大朝会上,一干文武百官,勋贵武臣都看着,不得被嘲笑文臣内斗嘛于是底下一干群臣,望着于谦的目光都多了几分不满。于谦自然感受到了,但是他并不在意,那日在集义殿中,郕王将他单独留下,说要将京营交给兵部执掌,他本是不信的。甚至于直到现在,于谦仍旧对于郕王能否办成此事持怀疑态度,但是若是有此机会,于谦也定会尽力把握。没别的原因,是因为在这种局面之下,京城的防卫必然要依靠京营,如此一来,京营最好掌握在自己手中。于谦原本的打算,是扶持一个没有根基人脉的勋戚,然后间接控制京营,但是这样总归没有兵部直接执掌来得方便。所以在这种局面下,于谦也不介意顺水推舟,静观其变。见无人说话,李贤将奏疏奉上,开口道:“臣所奏有三事。”“其一,弹劾镇远侯顾兴祖,建平伯高远,忠勇伯蒋信,大理寺丞萧维祯等随驾大臣,无谋无勇,受制奸臣,致大军蒙难,恳请殿下将一应人等捕拿下狱。”话音落下,底下的一干群臣???这什么节奏,太阳打西边出来了?这帮勋戚竟然会弹劾自己人,您不是老眼昏花说错了吧?后头的科道御史们,更是义愤填膺。老东西,你过分了,知道吗?这是我们科道的活儿好不好?要知道,今天他们可是养精蓄锐,摩拳擦掌,正准备在廷推之后,举行一场浩浩荡荡的谏言,这就被人把风头给抢了?这个老东西,一把年纪了,出来抢人饭碗,实在是木得天理了!当下便有御史站出来倒打一耙。“郕王殿下,臣弹劾丰城侯李贤蓄意包庇,避重就轻,意图为罪臣脱罪,顾兴祖等人不义不忠,贻忧圣主,遂致流血成河,暴尸遍野,当罢官夺爵,抄没家产,明正典刑以戒朝廷万民。”别以为主动站出来,就能糊弄过去!虽然被打乱了计划,但是还是立刻就有七八个御史出列,随声附和。真当他们没看出来呢?这丰城侯,无非就是想要借着勋贵主动认罪,将顾兴祖等人减轻罪责吗?门都没有!一时之间,底下群臣议论纷纷,越来越多的御史跃跃欲试,让在场的九卿重臣们皆是眉头一皱。就算要进谏,也不是这个时候啊万一勋贵的目的,根本就不是救人,而是扰乱廷推呢?各自对视一眼,他们正欲开口,却见另一头武臣序列里头,成安侯郭晟站了出来,道。“好一出贼喊捉贼,方才你们弹劾丰城侯扰乱廷推,朝会失仪,如今轮到你们,一个个的便如此放肆吗?”“丰城侯方才早已有言,所奏三事,如今一事尚未奏晚,尔等便急不可耐,就不是朝会失仪了吗?立身不正,何以位列科道风宪之臣?”???卧槽!在大明的朝廷上,历来只有科道御史喷别人的份,哪有人敢反过来倒打一耙。郭晟的两句话,顿时让一干御史气炸了肺,当下便有人反驳道。“尔等武臣不思报国,夸夸其谈的本事倒是不先前丰城侯所奏之时,言道所奏之事与廷推有关,郕王殿下方准其开口,然而他所说之事,却与廷推毫无关系,反而欲借机包庇罪臣,我等仗义执言,正本清源,何错之有?”要论喷人的功力,他们御史科道可没怕过谁?郭晟不说话了,李贤却开口道:“本侯何曾说过,所奏三事皆与廷推有关?自然是有和廷推有关的,也有和廷推无关的,难不成一本奏疏,你们让本侯分两次上奏不成?”说着,李贤一甩大袖,冷哼道。“好大的威风!”眼瞧着底下群臣又是一阵骚动,朱祁钰抬了抬手,再度出面当和事佬:“丰城侯,诸臣所言并非没有道理,本王准你开口,乃是为廷推之事,顾兴祖等人之事,今日暂且不议,你若无和廷推有关之事,便退下。”有了朱祁钰出面“拉偏架”,底下才算是渐渐平静下来。不过,听了这句话,在场的九卿,尤其是陈镒,眼皮都忍不住跳了一跳。啥玩意就顾兴祖等人之事暂且不议了?他们只是不想让勋戚摘了这个桃子,顺便帮顾兴祖脱罪而已,怎么就变成暂且不议了?有心想要开口,又想起刚刚郭晟说他们打断李贤奏事,朝会失仪的事,只得暂时把话咽了下去,等候李贤说完再反驳。李贤倒是没管他们,拱了拱手继续道:“殿下,臣所奏第二件事,便是有关廷推之事。”“土木之役勋戚武臣死伤殆尽,如今也先大军压境,臣以南京中军都督府都督之名向殿下谏言,请殿下自勋戚之中,简拔数人,分掌中军都督府,左军都督府及后军都督府。”一句话说完,在场群臣的目光便如针扎一样,霎时汇聚到了李贤的身上,其中不乏有九卿级别的大佬。朱祁钰皱了皱眉,亦是看着李贤,道:“丰城侯的意思是,一并廷推三位五军都督府都督?”迎着所有人的目光,李贤缓缓点了点头

朝会,尤其是这种百官同时参与的大朝会,自然是有严格的仪典规制的,甚至会有专门的礼官和巡查御史负责纠察风仪。廷推六部尚书之后,便是廷推京营提督大臣,这是事先定好的规矩。照理来说,李贤这个时候出列,其实是破坏了规矩的。所以他话音刚落,便有御史出来奏道:“郕王殿下,臣弹劾丰城侯李贤朝会失仪,僭越失礼,扰乱廷推,请治其罪!”李贤瞥了一眼接连站出来的两三个御史,淡淡的道:“既然是廷推武臣,本侯身为中军都督府都督,如何不能出言?”那些御史却不理他,道:“殿下,朝会仪典程序,礼部早有定制,若丰城侯若所异议,理当在朝会之前,与礼部商议,如此在朝会之上,贸然出言扰乱廷推,实乃失仪,理当治罪。”李贤倒也不气,同样拱了拱手道:“殿下,臣所奏之事,其中便有和接下来的廷推有关之事,故而臣需得提前禀奏。”话音落下,一旁的九卿重臣,皆是目光沉了沉。说到底,勋戚还是对于由兵部提名京营提督大臣,有所不满吗?正欲开口说话,却见上的朱祁钰伸手往下压了一压,语气温和地开口道。“诸位莫急,朝会虽有规制,但丰城侯既然说了,所奏之事与廷推有关,不妨耽搁片刻,听完再说!于尚书,接下来的廷推,合该由你主持,你意下如何?”听了朱祁钰的话,底下一干群臣本想反对,但是又听朱祁钰点了于谦的名,于是又将话咽了下去。他们相信,作为新晋的九卿之一,于谦会代表他们坚持立场的。然而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于谦拱了拱手,道:“遵殿下令谕。”这下别人想反对都没法反对了,总不至于为了一个区区的失仪之事,反驳堂堂兵部尚书吧。尤其是在这大朝会上,一干文武百官,勋贵武臣都看着,不得被嘲笑文臣内斗嘛于是底下一干群臣,望着于谦的目光都多了几分不满。于谦自然感受到了,但是他并不在意,那日在集义殿中,郕王将他单独留下,说要将京营交给兵部执掌,他本是不信的。甚至于直到现在,于谦仍旧对于郕王能否办成此事持怀疑态度,但是若是有此机会,于谦也定会尽力把握。没别的原因,是因为在这种局面之下,京城的防卫必然要依靠京营,如此一来,京营最好掌握在自己手中。于谦原本的打算,是扶持一个没有根基人脉的勋戚,然后间接控制京营,但是这样总归没有兵部直接执掌来得方便。所以在这种局面下,于谦也不介意顺水推舟,静观其变。见无人说话,李贤将奏疏奉上,开口道:“臣所奏有三事。”“其一,弹劾镇远侯顾兴祖,建平伯高远,忠勇伯蒋信,大理寺丞萧维祯等随驾大臣,无谋无勇,受制奸臣,致大军蒙难,恳请殿下将一应人等捕拿下狱。”话音落下,底下的一干群臣???这什么节奏,太阳打西边出来了?这帮勋戚竟然会弹劾自己人,您不是老眼昏花说错了吧?后头的科道御史们,更是义愤填膺。老东西,你过分了,知道吗?这是我们科道的活儿好不好?要知道,今天他们可是养精蓄锐,摩拳擦掌,正准备在廷推之后,举行一场浩浩荡荡的谏言,这就被人把风头给抢了?这个老东西,一把年纪了,出来抢人饭碗,实在是木得天理了!当下便有御史站出来倒打一耙。“郕王殿下,臣弹劾丰城侯李贤蓄意包庇,避重就轻,意图为罪臣脱罪,顾兴祖等人不义不忠,贻忧圣主,遂致流血成河,暴尸遍野,当罢官夺爵,抄没家产,明正典刑以戒朝廷万民。”别以为主动站出来,就能糊弄过去!虽然被打乱了计划,但是还是立刻就有七八个御史出列,随声附和。真当他们没看出来呢?这丰城侯,无非就是想要借着勋贵主动认罪,将顾兴祖等人减轻罪责吗?门都没有!一时之间,底下群臣议论纷纷,越来越多的御史跃跃欲试,让在场的九卿重臣们皆是眉头一皱。就算要进谏,也不是这个时候啊万一勋贵的目的,根本就不是救人,而是扰乱廷推呢?各自对视一眼,他们正欲开口,却见另一头武臣序列里头,成安侯郭晟站了出来,道。“好一出贼喊捉贼,方才你们弹劾丰城侯扰乱廷推,朝会失仪,如今轮到你们,一个个的便如此放肆吗?”“丰城侯方才早已有言,所奏三事,如今一事尚未奏晚,尔等便急不可耐,就不是朝会失仪了吗?立身不正,何以位列科道风宪之臣?”???卧槽!在大明的朝廷上,历来只有科道御史喷别人的份,哪有人敢反过来倒打一耙。郭晟的两句话,顿时让一干御史气炸了肺,当下便有人反驳道。“尔等武臣不思报国,夸夸其谈的本事倒是不先前丰城侯所奏之时,言道所奏之事与廷推有关,郕王殿下方准其开口,然而他所说之事,却与廷推毫无关系,反而欲借机包庇罪臣,我等仗义执言,正本清源,何错之有?”要论喷人的功力,他们御史科道可没怕过谁?郭晟不说话了,李贤却开口道:“本侯何曾说过,所奏三事皆与廷推有关?自然是有和廷推有关的,也有和廷推无关的,难不成一本奏疏,你们让本侯分两次上奏不成?”说着,李贤一甩大袖,冷哼道。“好大的威风!”眼瞧着底下群臣又是一阵骚动,朱祁钰抬了抬手,再度出面当和事佬:“丰城侯,诸臣所言并非没有道理,本王准你开口,乃是为廷推之事,顾兴祖等人之事,今日暂且不议,你若无和廷推有关之事,便退下。”有了朱祁钰出面“拉偏架”,底下才算是渐渐平静下来。不过,听了这句话,在场的九卿,尤其是陈镒,眼皮都忍不住跳了一跳。啥玩意就顾兴祖等人之事暂且不议了?他们只是不想让勋戚摘了这个桃子,顺便帮顾兴祖脱罪而已,怎么就变成暂且不议了?有心想要开口,又想起刚刚郭晟说他们打断李贤奏事,朝会失仪的事,只得暂时把话咽了下去,等候李贤说完再反驳。李贤倒是没管他们,拱了拱手继续道:“殿下,臣所奏第二件事,便是有关廷推之事。”“土木之役勋戚武臣死伤殆尽,如今也先大军压境,臣以南京中军都督府都督之名向殿下谏言,请殿下自勋戚之中,简拔数人,分掌中军都督府,左军都督府及后军都督府。”一句话说完,在场群臣的目光便如针扎一样,霎时汇聚到了李贤的身上,其中不乏有九卿级别的大佬。朱祁钰皱了皱眉,亦是看着李贤,道:“丰城侯的意思是,一并廷推三位五军都督府都督?”迎着所有人的目光,李贤缓缓点了点头

朝会,尤其是这种百官同时参与的大朝会,自然是有严格的仪典规制的,甚至会有专门的礼官和巡查御史负责纠察风仪。廷推六部尚书之后,便是廷推京营提督大臣,这是事先定好的规矩。照理来说,李贤这个时候出列,其实是破坏了规矩的。所以他话音刚落,便有御史出来奏道:“郕王殿下,臣弹劾丰城侯李贤朝会失仪,僭越失礼,扰乱廷推,请治其罪!”李贤瞥了一眼接连站出来的两三个御史,淡淡的道:“既然是廷推武臣,本侯身为中军都督府都督,如何不能出言?”那些御史却不理他,道:“殿下,朝会仪典程序,礼部早有定制,若丰城侯若所异议,理当在朝会之前,与礼部商议,如此在朝会之上,贸然出言扰乱廷推,实乃失仪,理当治罪。”李贤倒也不气,同样拱了拱手道:“殿下,臣所奏之事,其中便有和接下来的廷推有关之事,故而臣需得提前禀奏。”话音落下,一旁的九卿重臣,皆是目光沉了沉。说到底,勋戚还是对于由兵部提名京营提督大臣,有所不满吗?正欲开口说话,却见上的朱祁钰伸手往下压了一压,语气温和地开口道。“诸位莫急,朝会虽有规制,但丰城侯既然说了,所奏之事与廷推有关,不妨耽搁片刻,听完再说!于尚书,接下来的廷推,合该由你主持,你意下如何?”听了朱祁钰的话,底下一干群臣本想反对,但是又听朱祁钰点了于谦的名,于是又将话咽了下去。他们相信,作为新晋的九卿之一,于谦会代表他们坚持立场的。然而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于谦拱了拱手,道:“遵殿下令谕。”这下别人想反对都没法反对了,总不至于为了一个区区的失仪之事,反驳堂堂兵部尚书吧。尤其是在这大朝会上,一干文武百官,勋贵武臣都看着,不得被嘲笑文臣内斗嘛于是底下一干群臣,望着于谦的目光都多了几分不满。于谦自然感受到了,但是他并不在意,那日在集义殿中,郕王将他单独留下,说要将京营交给兵部执掌,他本是不信的。甚至于直到现在,于谦仍旧对于郕王能否办成此事持怀疑态度,但是若是有此机会,于谦也定会尽力把握。没别的原因,是因为在这种局面之下,京城的防卫必然要依靠京营,如此一来,京营最好掌握在自己手中。于谦原本的打算,是扶持一个没有根基人脉的勋戚,然后间接控制京营,但是这样总归没有兵部直接执掌来得方便。所以在这种局面下,于谦也不介意顺水推舟,静观其变。见无人说话,李贤将奏疏奉上,开口道:“臣所奏有三事。”“其一,弹劾镇远侯顾兴祖,建平伯高远,忠勇伯蒋信,大理寺丞萧维祯等随驾大臣,无谋无勇,受制奸臣,致大军蒙难,恳请殿下将一应人等捕拿下狱。”话音落下,底下的一干群臣???这什么节奏,太阳打西边出来了?这帮勋戚竟然会弹劾自己人,您不是老眼昏花说错了吧?后头的科道御史们,更是义愤填膺。老东西,你过分了,知道吗?这是我们科道的活儿好不好?要知道,今天他们可是养精蓄锐,摩拳擦掌,正准备在廷推之后,举行一场浩浩荡荡的谏言,这就被人把风头给抢了?这个老东西,一把年纪了,出来抢人饭碗,实在是木得天理了!当下便有御史站出来倒打一耙。“郕王殿下,臣弹劾丰城侯李贤蓄意包庇,避重就轻,意图为罪臣脱罪,顾兴祖等人不义不忠,贻忧圣主,遂致流血成河,暴尸遍野,当罢官夺爵,抄没家产,明正典刑以戒朝廷万民。”别以为主动站出来,就能糊弄过去!虽然被打乱了计划,但是还是立刻就有七八个御史出列,随声附和。真当他们没看出来呢?这丰城侯,无非就是想要借着勋贵主动认罪,将顾兴祖等人减轻罪责吗?门都没有!一时之间,底下群臣议论纷纷,越来越多的御史跃跃欲试,让在场的九卿重臣们皆是眉头一皱。就算要进谏,也不是这个时候啊万一勋贵的目的,根本就不是救人,而是扰乱廷推呢?各自对视一眼,他们正欲开口,却见另一头武臣序列里头,成安侯郭晟站了出来,道。“好一出贼喊捉贼,方才你们弹劾丰城侯扰乱廷推,朝会失仪,如今轮到你们,一个个的便如此放肆吗?”“丰城侯方才早已有言,所奏三事,如今一事尚未奏晚,尔等便急不可耐,就不是朝会失仪了吗?立身不正,何以位列科道风宪之臣?”???卧槽!在大明的朝廷上,历来只有科道御史喷别人的份,哪有人敢反过来倒打一耙。郭晟的两句话,顿时让一干御史气炸了肺,当下便有人反驳道。“尔等武臣不思报国,夸夸其谈的本事倒是不先前丰城侯所奏之时,言道所奏之事与廷推有关,郕王殿下方准其开口,然而他所说之事,却与廷推毫无关系,反而欲借机包庇罪臣,我等仗义执言,正本清源,何错之有?”要论喷人的功力,他们御史科道可没怕过谁?郭晟不说话了,李贤却开口道:“本侯何曾说过,所奏三事皆与廷推有关?自然是有和廷推有关的,也有和廷推无关的,难不成一本奏疏,你们让本侯分两次上奏不成?”说着,李贤一甩大袖,冷哼道。“好大的威风!”眼瞧着底下群臣又是一阵骚动,朱祁钰抬了抬手,再度出面当和事佬:“丰城侯,诸臣所言并非没有道理,本王准你开口,乃是为廷推之事,顾兴祖等人之事,今日暂且不议,你若无和廷推有关之事,便退下。”有了朱祁钰出面“拉偏架”,底下才算是渐渐平静下来。不过,听了这句话,在场的九卿,尤其是陈镒,眼皮都忍不住跳了一跳。啥玩意就顾兴祖等人之事暂且不议了?他们只是不想让勋戚摘了这个桃子,顺便帮顾兴祖脱罪而已,怎么就变成暂且不议了?有心想要开口,又想起刚刚郭晟说他们打断李贤奏事,朝会失仪的事,只得暂时把话咽了下去,等候李贤说完再反驳。李贤倒是没管他们,拱了拱手继续道:“殿下,臣所奏第二件事,便是有关廷推之事。”“土木之役勋戚武臣死伤殆尽,如今也先大军压境,臣以南京中军都督府都督之名向殿下谏言,请殿下自勋戚之中,简拔数人,分掌中军都督府,左军都督府及后军都督府。”一句话说完,在场群臣的目光便如针扎一样,霎时汇聚到了李贤的身上,其中不乏有九卿级别的大佬。朱祁钰皱了皱眉,亦是看着李贤,道:“丰城侯的意思是,一并廷推三位五军都督府都督?”迎着所有人的目光,李贤缓缓点了点头

朝会,尤其是这种百官同时参与的大朝会,自然是有严格的仪典规制的,甚至会有专门的礼官和巡查御史负责纠察风仪。廷推六部尚书之后,便是廷推京营提督大臣,这是事先定好的规矩。照理来说,李贤这个时候出列,其实是破坏了规矩的。所以他话音刚落,便有御史出来奏道:“郕王殿下,臣弹劾丰城侯李贤朝会失仪,僭越失礼,扰乱廷推,请治其罪!”李贤瞥了一眼接连站出来的两三个御史,淡淡的道:“既然是廷推武臣,本侯身为中军都督府都督,如何不能出言?”那些御史却不理他,道:“殿下,朝会仪典程序,礼部早有定制,若丰城侯若所异议,理当在朝会之前,与礼部商议,如此在朝会之上,贸然出言扰乱廷推,实乃失仪,理当治罪。”李贤倒也不气,同样拱了拱手道:“殿下,臣所奏之事,其中便有和接下来的廷推有关之事,故而臣需得提前禀奏。”话音落下,一旁的九卿重臣,皆是目光沉了沉。说到底,勋戚还是对于由兵部提名京营提督大臣,有所不满吗?正欲开口说话,却见上的朱祁钰伸手往下压了一压,语气温和地开口道。“诸位莫急,朝会虽有规制,但丰城侯既然说了,所奏之事与廷推有关,不妨耽搁片刻,听完再说!于尚书,接下来的廷推,合该由你主持,你意下如何?”听了朱祁钰的话,底下一干群臣本想反对,但是又听朱祁钰点了于谦的名,于是又将话咽了下去。他们相信,作为新晋的九卿之一,于谦会代表他们坚持立场的。然而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于谦拱了拱手,道:“遵殿下令谕。”这下别人想反对都没法反对了,总不至于为了一个区区的失仪之事,反驳堂堂兵部尚书吧。尤其是在这大朝会上,一干文武百官,勋贵武臣都看着,不得被嘲笑文臣内斗嘛于是底下一干群臣,望着于谦的目光都多了几分不满。于谦自然感受到了,但是他并不在意,那日在集义殿中,郕王将他单独留下,说要将京营交给兵部执掌,他本是不信的。甚至于直到现在,于谦仍旧对于郕王能否办成此事持怀疑态度,但是若是有此机会,于谦也定会尽力把握。没别的原因,是因为在这种局面之下,京城的防卫必然要依靠京营,如此一来,京营最好掌握在自己手中。于谦原本的打算,是扶持一个没有根基人脉的勋戚,然后间接控制京营,但是这样总归没有兵部直接执掌来得方便。所以在这种局面下,于谦也不介意顺水推舟,静观其变。见无人说话,李贤将奏疏奉上,开口道:“臣所奏有三事。”“其一,弹劾镇远侯顾兴祖,建平伯高远,忠勇伯蒋信,大理寺丞萧维祯等随驾大臣,无谋无勇,受制奸臣,致大军蒙难,恳请殿下将一应人等捕拿下狱。”话音落下,底下的一干群臣???这什么节奏,太阳打西边出来了?这帮勋戚竟然会弹劾自己人,您不是老眼昏花说错了吧?后头的科道御史们,更是义愤填膺。老东西,你过分了,知道吗?这是我们科道的活儿好不好?要知道,今天他们可是养精蓄锐,摩拳擦掌,正准备在廷推之后,举行一场浩浩荡荡的谏言,这就被人把风头给抢了?这个老东西,一把年纪了,出来抢人饭碗,实在是木得天理了!当下便有御史站出来倒打一耙。“郕王殿下,臣弹劾丰城侯李贤蓄意包庇,避重就轻,意图为罪臣脱罪,顾兴祖等人不义不忠,贻忧圣主,遂致流血成河,暴尸遍野,当罢官夺爵,抄没家产,明正典刑以戒朝廷万民。”别以为主动站出来,就能糊弄过去!虽然被打乱了计划,但是还是立刻就有七八个御史出列,随声附和。真当他们没看出来呢?这丰城侯,无非就是想要借着勋贵主动认罪,将顾兴祖等人减轻罪责吗?门都没有!一时之间,底下群臣议论纷纷,越来越多的御史跃跃欲试,让在场的九卿重臣们皆是眉头一皱。就算要进谏,也不是这个时候啊万一勋贵的目的,根本就不是救人,而是扰乱廷推呢?各自对视一眼,他们正欲开口,却见另一头武臣序列里头,成安侯郭晟站了出来,道。“好一出贼喊捉贼,方才你们弹劾丰城侯扰乱廷推,朝会失仪,如今轮到你们,一个个的便如此放肆吗?”“丰城侯方才早已有言,所奏三事,如今一事尚未奏晚,尔等便急不可耐,就不是朝会失仪了吗?立身不正,何以位列科道风宪之臣?”???卧槽!在大明的朝廷上,历来只有科道御史喷别人的份,哪有人敢反过来倒打一耙。郭晟的两句话,顿时让一干御史气炸了肺,当下便有人反驳道。“尔等武臣不思报国,夸夸其谈的本事倒是不先前丰城侯所奏之时,言道所奏之事与廷推有关,郕王殿下方准其开口,然而他所说之事,却与廷推毫无关系,反而欲借机包庇罪臣,我等仗义执言,正本清源,何错之有?”要论喷人的功力,他们御史科道可没怕过谁?郭晟不说话了,李贤却开口道:“本侯何曾说过,所奏三事皆与廷推有关?自然是有和廷推有关的,也有和廷推无关的,难不成一本奏疏,你们让本侯分两次上奏不成?”说着,李贤一甩大袖,冷哼道。“好大的威风!”眼瞧着底下群臣又是一阵骚动,朱祁钰抬了抬手,再度出面当和事佬:“丰城侯,诸臣所言并非没有道理,本王准你开口,乃是为廷推之事,顾兴祖等人之事,今日暂且不议,你若无和廷推有关之事,便退下。”有了朱祁钰出面“拉偏架”,底下才算是渐渐平静下来。不过,听了这句话,在场的九卿,尤其是陈镒,眼皮都忍不住跳了一跳。啥玩意就顾兴祖等人之事暂且不议了?他们只是不想让勋戚摘了这个桃子,顺便帮顾兴祖脱罪而已,怎么就变成暂且不议了?有心想要开口,又想起刚刚郭晟说他们打断李贤奏事,朝会失仪的事,只得暂时把话咽了下去,等候李贤说完再反驳。李贤倒是没管他们,拱了拱手继续道:“殿下,臣所奏第二件事,便是有关廷推之事。”“土木之役勋戚武臣死伤殆尽,如今也先大军压境,臣以南京中军都督府都督之名向殿下谏言,请殿下自勋戚之中,简拔数人,分掌中军都督府,左军都督府及后军都督府。”一句话说完,在场群臣的目光便如针扎一样,霎时汇聚到了李贤的身上,其中不乏有九卿级别的大佬。朱祁钰皱了皱眉,亦是看着李贤,道:“丰城侯的意思是,一并廷推三位五军都督府都督?”迎着所有人的目光,李贤缓缓点了点头

朝会,尤其是这种百官同时参与的大朝会,自然是有严格的仪典规制的,甚至会有专门的礼官和巡查御史负责纠察风仪。廷推六部尚书之后,便是廷推京营提督大臣,这是事先定好的规矩。照理来说,李贤这个时候出列,其实是破坏了规矩的。所以他话音刚落,便有御史出来奏道:“郕王殿下,臣弹劾丰城侯李贤朝会失仪,僭越失礼,扰乱廷推,请治其罪!”李贤瞥了一眼接连站出来的两三个御史,淡淡的道:“既然是廷推武臣,本侯身为中军都督府都督,如何不能出言?”那些御史却不理他,道:“殿下,朝会仪典程序,礼部早有定制,若丰城侯若所异议,理当在朝会之前,与礼部商议,如此在朝会之上,贸然出言扰乱廷推,实乃失仪,理当治罪。”李贤倒也不气,同样拱了拱手道:“殿下,臣所奏之事,其中便有和接下来的廷推有关之事,故而臣需得提前禀奏。”话音落下,一旁的九卿重臣,皆是目光沉了沉。说到底,勋戚还是对于由兵部提名京营提督大臣,有所不满吗?正欲开口说话,却见上的朱祁钰伸手往下压了一压,语气温和地开口道。“诸位莫急,朝会虽有规制,但丰城侯既然说了,所奏之事与廷推有关,不妨耽搁片刻,听完再说!于尚书,接下来的廷推,合该由你主持,你意下如何?”听了朱祁钰的话,底下一干群臣本想反对,但是又听朱祁钰点了于谦的名,于是又将话咽了下去。他们相信,作为新晋的九卿之一,于谦会代表他们坚持立场的。然而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于谦拱了拱手,道:“遵殿下令谕。”这下别人想反对都没法反对了,总不至于为了一个区区的失仪之事,反驳堂堂兵部尚书吧。尤其是在这大朝会上,一干文武百官,勋贵武臣都看着,不得被嘲笑文臣内斗嘛于是底下一干群臣,望着于谦的目光都多了几分不满。于谦自然感受到了,但是他并不在意,那日在集义殿中,郕王将他单独留下,说要将京营交给兵部执掌,他本是不信的。甚至于直到现在,于谦仍旧对于郕王能否办成此事持怀疑态度,但是若是有此机会,于谦也定会尽力把握。没别的原因,是因为在这种局面之下,京城的防卫必然要依靠京营,如此一来,京营最好掌握在自己手中。于谦原本的打算,是扶持一个没有根基人脉的勋戚,然后间接控制京营,但是这样总归没有兵部直接执掌来得方便。所以在这种局面下,于谦也不介意顺水推舟,静观其变。见无人说话,李贤将奏疏奉上,开口道:“臣所奏有三事。”“其一,弹劾镇远侯顾兴祖,建平伯高远,忠勇伯蒋信,大理寺丞萧维祯等随驾大臣,无谋无勇,受制奸臣,致大军蒙难,恳请殿下将一应人等捕拿下狱。”话音落下,底下的一干群臣???这什么节奏,太阳打西边出来了?这帮勋戚竟然会弹劾自己人,您不是老眼昏花说错了吧?后头的科道御史们,更是义愤填膺。老东西,你过分了,知道吗?这是我们科道的活儿好不好?要知道,今天他们可是养精蓄锐,摩拳擦掌,正准备在廷推之后,举行一场浩浩荡荡的谏言,这就被人把风头给抢了?这个老东西,一把年纪了,出来抢人饭碗,实在是木得天理了!当下便有御史站出来倒打一耙。“郕王殿下,臣弹劾丰城侯李贤蓄意包庇,避重就轻,意图为罪臣脱罪,顾兴祖等人不义不忠,贻忧圣主,遂致流血成河,暴尸遍野,当罢官夺爵,抄没家产,明正典刑以戒朝廷万民。”别以为主动站出来,就能糊弄过去!虽然被打乱了计划,但是还是立刻就有七八个御史出列,随声附和。真当他们没看出来呢?这丰城侯,无非就是想要借着勋贵主动认罪,将顾兴祖等人减轻罪责吗?门都没有!一时之间,底下群臣议论纷纷,越来越多的御史跃跃欲试,让在场的九卿重臣们皆是眉头一皱。就算要进谏,也不是这个时候啊万一勋贵的目的,根本就不是救人,而是扰乱廷推呢?各自对视一眼,他们正欲开口,却见另一头武臣序列里头,成安侯郭晟站了出来,道。“好一出贼喊捉贼,方才你们弹劾丰城侯扰乱廷推,朝会失仪,如今轮到你们,一个个的便如此放肆吗?”“丰城侯方才早已有言,所奏三事,如今一事尚未奏晚,尔等便急不可耐,就不是朝会失仪了吗?立身不正,何以位列科道风宪之臣?”???卧槽!在大明的朝廷上,历来只有科道御史喷别人的份,哪有人敢反过来倒打一耙。郭晟的两句话,顿时让一干御史气炸了肺,当下便有人反驳道。“尔等武臣不思报国,夸夸其谈的本事倒是不先前丰城侯所奏之时,言道所奏之事与廷推有关,郕王殿下方准其开口,然而他所说之事,却与廷推毫无关系,反而欲借机包庇罪臣,我等仗义执言,正本清源,何错之有?”要论喷人的功力,他们御史科道可没怕过谁?郭晟不说话了,李贤却开口道:“本侯何曾说过,所奏三事皆与廷推有关?自然是有和廷推有关的,也有和廷推无关的,难不成一本奏疏,你们让本侯分两次上奏不成?”说着,李贤一甩大袖,冷哼道。“好大的威风!”眼瞧着底下群臣又是一阵骚动,朱祁钰抬了抬手,再度出面当和事佬:“丰城侯,诸臣所言并非没有道理,本王准你开口,乃是为廷推之事,顾兴祖等人之事,今日暂且不议,你若无和廷推有关之事,便退下。”有了朱祁钰出面“拉偏架”,底下才算是渐渐平静下来。不过,听了这句话,在场的九卿,尤其是陈镒,眼皮都忍不住跳了一跳。啥玩意就顾兴祖等人之事暂且不议了?他们只是不想让勋戚摘了这个桃子,顺便帮顾兴祖脱罪而已,怎么就变成暂且不议了?有心想要开口,又想起刚刚郭晟说他们打断李贤奏事,朝会失仪的事,只得暂时把话咽了下去,等候李贤说完再反驳。李贤倒是没管他们,拱了拱手继续道:“殿下,臣所奏第二件事,便是有关廷推之事。”“土木之役勋戚武臣死伤殆尽,如今也先大军压境,臣以南京中军都督府都督之名向殿下谏言,请殿下自勋戚之中,简拔数人,分掌中军都督府,左军都督府及后军都督府。”一句话说完,在场群臣的目光便如针扎一样,霎时汇聚到了李贤的身上,其中不乏有九卿级别的大佬。朱祁钰皱了皱眉,亦是看着李贤,道:“丰城侯的意思是,一并廷推三位五军都督府都督?”迎着所有人的目光,李贤缓缓点了点头

朝会,尤其是这种百官同时参与的大朝会,自然是有严格的仪典规制的,甚至会有专门的礼官和巡查御史负责纠察风仪。廷推六部尚书之后,便是廷推京营提督大臣,这是事先定好的规矩。照理来说,李贤这个时候出列,其实是破坏了规矩的。所以他话音刚落,便有御史出来奏道:“郕王殿下,臣弹劾丰城侯李贤朝会失仪,僭越失礼,扰乱廷推,请治其罪!”李贤瞥了一眼接连站出来的两三个御史,淡淡的道:“既然是廷推武臣,本侯身为中军都督府都督,如何不能出言?”那些御史却不理他,道:“殿下,朝会仪典程序,礼部早有定制,若丰城侯若所异议,理当在朝会之前,与礼部商议,如此在朝会之上,贸然出言扰乱廷推,实乃失仪,理当治罪。”李贤倒也不气,同样拱了拱手道:“殿下,臣所奏之事,其中便有和接下来的廷推有关之事,故而臣需得提前禀奏。”话音落下,一旁的九卿重臣,皆是目光沉了沉。说到底,勋戚还是对于由兵部提名京营提督大臣,有所不满吗?正欲开口说话,却见上的朱祁钰伸手往下压了一压,语气温和地开口道。“诸位莫急,朝会虽有规制,但丰城侯既然说了,所奏之事与廷推有关,不妨耽搁片刻,听完再说!于尚书,接下来的廷推,合该由你主持,你意下如何?”听了朱祁钰的话,底下一干群臣本想反对,但是又听朱祁钰点了于谦的名,于是又将话咽了下去。他们相信,作为新晋的九卿之一,于谦会代表他们坚持立场的。然而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于谦拱了拱手,道:“遵殿下令谕。”这下别人想反对都没法反对了,总不至于为了一个区区的失仪之事,反驳堂堂兵部尚书吧。尤其是在这大朝会上,一干文武百官,勋贵武臣都看着,不得被嘲笑文臣内斗嘛于是底下一干群臣,望着于谦的目光都多了几分不满。于谦自然感受到了,但是他并不在意,那日在集义殿中,郕王将他单独留下,说要将京营交给兵部执掌,他本是不信的。甚至于直到现在,于谦仍旧对于郕王能否办成此事持怀疑态度,但是若是有此机会,于谦也定会尽力把握。没别的原因,是因为在这种局面之下,京城的防卫必然要依靠京营,如此一来,京营最好掌握在自己手中。于谦原本的打算,是扶持一个没有根基人脉的勋戚,然后间接控制京营,但是这样总归没有兵部直接执掌来得方便。所以在这种局面下,于谦也不介意顺水推舟,静观其变。见无人说话,李贤将奏疏奉上,开口道:“臣所奏有三事。”“其一,弹劾镇远侯顾兴祖,建平伯高远,忠勇伯蒋信,大理寺丞萧维祯等随驾大臣,无谋无勇,受制奸臣,致大军蒙难,恳请殿下将一应人等捕拿下狱。”话音落下,底下的一干群臣???这什么节奏,太阳打西边出来了?这帮勋戚竟然会弹劾自己人,您不是老眼昏花说错了吧?后头的科道御史们,更是义愤填膺。老东西,你过分了,知道吗?这是我们科道的活儿好不好?要知道,今天他们可是养精蓄锐,摩拳擦掌,正准备在廷推之后,举行一场浩浩荡荡的谏言,这就被人把风头给抢了?这个老东西,一把年纪了,出来抢人饭碗,实在是木得天理了!当下便有御史站出来倒打一耙。“郕王殿下,臣弹劾丰城侯李贤蓄意包庇,避重就轻,意图为罪臣脱罪,顾兴祖等人不义不忠,贻忧圣主,遂致流血成河,暴尸遍野,当罢官夺爵,抄没家产,明正典刑以戒朝廷万民。”别以为主动站出来,就能糊弄过去!虽然被打乱了计划,但是还是立刻就有七八个御史出列,随声附和。真当他们没看出来呢?这丰城侯,无非就是想要借着勋贵主动认罪,将顾兴祖等人减轻罪责吗?门都没有!一时之间,底下群臣议论纷纷,越来越多的御史跃跃欲试,让在场的九卿重臣们皆是眉头一皱。就算要进谏,也不是这个时候啊万一勋贵的目的,根本就不是救人,而是扰乱廷推呢?各自对视一眼,他们正欲开口,却见另一头武臣序列里头,成安侯郭晟站了出来,道。“好一出贼喊捉贼,方才你们弹劾丰城侯扰乱廷推,朝会失仪,如今轮到你们,一个个的便如此放肆吗?”“丰城侯方才早已有言,所奏三事,如今一事尚未奏晚,尔等便急不可耐,就不是朝会失仪了吗?立身不正,何以位列科道风宪之臣?”???卧槽!在大明的朝廷上,历来只有科道御史喷别人的份,哪有人敢反过来倒打一耙。郭晟的两句话,顿时让一干御史气炸了肺,当下便有人反驳道。“尔等武臣不思报国,夸夸其谈的本事倒是不先前丰城侯所奏之时,言道所奏之事与廷推有关,郕王殿下方准其开口,然而他所说之事,却与廷推毫无关系,反而欲借机包庇罪臣,我等仗义执言,正本清源,何错之有?”要论喷人的功力,他们御史科道可没怕过谁?郭晟不说话了,李贤却开口道:“本侯何曾说过,所奏三事皆与廷推有关?自然是有和廷推有关的,也有和廷推无关的,难不成一本奏疏,你们让本侯分两次上奏不成?”说着,李贤一甩大袖,冷哼道。“好大的威风!”眼瞧着底下群臣又是一阵骚动,朱祁钰抬了抬手,再度出面当和事佬:“丰城侯,诸臣所言并非没有道理,本王准你开口,乃是为廷推之事,顾兴祖等人之事,今日暂且不议,你若无和廷推有关之事,便退下。”有了朱祁钰出面“拉偏架”,底下才算是渐渐平静下来。不过,听了这句话,在场的九卿,尤其是陈镒,眼皮都忍不住跳了一跳。啥玩意就顾兴祖等人之事暂且不议了?他们只是不想让勋戚摘了这个桃子,顺便帮顾兴祖脱罪而已,怎么就变成暂且不议了?有心想要开口,又想起刚刚郭晟说他们打断李贤奏事,朝会失仪的事,只得暂时把话咽了下去,等候李贤说完再反驳。李贤倒是没管他们,拱了拱手继续道:“殿下,臣所奏第二件事,便是有关廷推之事。”“土木之役勋戚武臣死伤殆尽,如今也先大军压境,臣以南京中军都督府都督之名向殿下谏言,请殿下自勋戚之中,简拔数人,分掌中军都督府,左军都督府及后军都督府。”一句话说完,在场群臣的目光便如针扎一样,霎时汇聚到了李贤的身上,其中不乏有九卿级别的大佬。朱祁钰皱了皱眉,亦是看着李贤,道:“丰城侯的意思是,一并廷推三位五军都督府都督?”迎着所有人的目光,李贤缓缓点了点头

朝会,尤其是这种百官同时参与的大朝会,自然是有严格的仪典规制的,甚至会有专门的礼官和巡查御史负责纠察风仪。廷推六部尚书之后,便是廷推京营提督大臣,这是事先定好的规矩。照理来说,李贤这个时候出列,其实是破坏了规矩的。所以他话音刚落,便有御史出来奏道:“郕王殿下,臣弹劾丰城侯李贤朝会失仪,僭越失礼,扰乱廷推,请治其罪!”李贤瞥了一眼接连站出来的两三个御史,淡淡的道:“既然是廷推武臣,本侯身为中军都督府都督,如何不能出言?”那些御史却不理他,道:“殿下,朝会仪典程序,礼部早有定制,若丰城侯若所异议,理当在朝会之前,与礼部商议,如此在朝会之上,贸然出言扰乱廷推,实乃失仪,理当治罪。”李贤倒也不气,同样拱了拱手道:“殿下,臣所奏之事,其中便有和接下来的廷推有关之事,故而臣需得提前禀奏。”话音落下,一旁的九卿重臣,皆是目光沉了沉。说到底,勋戚还是对于由兵部提名京营提督大臣,有所不满吗?正欲开口说话,却见上的朱祁钰伸手往下压了一压,语气温和地开口道。“诸位莫急,朝会虽有规制,但丰城侯既然说了,所奏之事与廷推有关,不妨耽搁片刻,听完再说!于尚书,接下来的廷推,合该由你主持,你意下如何?”听了朱祁钰的话,底下一干群臣本想反对,但是又听朱祁钰点了于谦的名,于是又将话咽了下去。他们相信,作为新晋的九卿之一,于谦会代表他们坚持立场的。然而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于谦拱了拱手,道:“遵殿下令谕。”这下别人想反对都没法反对了,总不至于为了一个区区的失仪之事,反驳堂堂兵部尚书吧。尤其是在这大朝会上,一干文武百官,勋贵武臣都看着,不得被嘲笑文臣内斗嘛于是底下一干群臣,望着于谦的目光都多了几分不满。于谦自然感受到了,但是他并不在意,那日在集义殿中,郕王将他单独留下,说要将京营交给兵部执掌,他本是不信的。甚至于直到现在,于谦仍旧对于郕王能否办成此事持怀疑态度,但是若是有此机会,于谦也定会尽力把握。没别的原因,是因为在这种局面之下,京城的防卫必然要依靠京营,如此一来,京营最好掌握在自己手中。于谦原本的打算,是扶持一个没有根基人脉的勋戚,然后间接控制京营,但是这样总归没有兵部直接执掌来得方便。所以在这种局面下,于谦也不介意顺水推舟,静观其变。见无人说话,李贤将奏疏奉上,开口道:“臣所奏有三事。”“其一,弹劾镇远侯顾兴祖,建平伯高远,忠勇伯蒋信,大理寺丞萧维祯等随驾大臣,无谋无勇,受制奸臣,致大军蒙难,恳请殿下将一应人等捕拿下狱。”话音落下,底下的一干群臣???这什么节奏,太阳打西边出来了?这帮勋戚竟然会弹劾自己人,您不是老眼昏花说错了吧?后头的科道御史们,更是义愤填膺。老东西,你过分了,知道吗?这是我们科道的活儿好不好?要知道,今天他们可是养精蓄锐,摩拳擦掌,正准备在廷推之后,举行一场浩浩荡荡的谏言,这就被人把风头给抢了?这个老东西,一把年纪了,出来抢人饭碗,实在是木得天理了!当下便有御史站出来倒打一耙。“郕王殿下,臣弹劾丰城侯李贤蓄意包庇,避重就轻,意图为罪臣脱罪,顾兴祖等人不义不忠,贻忧圣主,遂致流血成河,暴尸遍野,当罢官夺爵,抄没家产,明正典刑以戒朝廷万民。”别以为主动站出来,就能糊弄过去!虽然被打乱了计划,但是还是立刻就有七八个御史出列,随声附和。真当他们没看出来呢?这丰城侯,无非就是想要借着勋贵主动认罪,将顾兴祖等人减轻罪责吗?门都没有!一时之间,底下群臣议论纷纷,越来越多的御史跃跃欲试,让在场的九卿重臣们皆是眉头一皱。就算要进谏,也不是这个时候啊万一勋贵的目的,根本就不是救人,而是扰乱廷推呢?各自对视一眼,他们正欲开口,却见另一头武臣序列里头,成安侯郭晟站了出来,道。“好一出贼喊捉贼,方才你们弹劾丰城侯扰乱廷推,朝会失仪,如今轮到你们,一个个的便如此放肆吗?”“丰城侯方才早已有言,所奏三事,如今一事尚未奏晚,尔等便急不可耐,就不是朝会失仪了吗?立身不正,何以位列科道风宪之臣?”???卧槽!在大明的朝廷上,历来只有科道御史喷别人的份,哪有人敢反过来倒打一耙。郭晟的两句话,顿时让一干御史气炸了肺,当下便有人反驳道。“尔等武臣不思报国,夸夸其谈的本事倒是不先前丰城侯所奏之时,言道所奏之事与廷推有关,郕王殿下方准其开口,然而他所说之事,却与廷推毫无关系,反而欲借机包庇罪臣,我等仗义执言,正本清源,何错之有?”要论喷人的功力,他们御史科道可没怕过谁?郭晟不说话了,李贤却开口道:“本侯何曾说过,所奏三事皆与廷推有关?自然是有和廷推有关的,也有和廷推无关的,难不成一本奏疏,你们让本侯分两次上奏不成?”说着,李贤一甩大袖,冷哼道。“好大的威风!”眼瞧着底下群臣又是一阵骚动,朱祁钰抬了抬手,再度出面当和事佬:“丰城侯,诸臣所言并非没有道理,本王准你开口,乃是为廷推之事,顾兴祖等人之事,今日暂且不议,你若无和廷推有关之事,便退下。”有了朱祁钰出面“拉偏架”,底下才算是渐渐平静下来。不过,听了这句话,在场的九卿,尤其是陈镒,眼皮都忍不住跳了一跳。啥玩意就顾兴祖等人之事暂且不议了?他们只是不想让勋戚摘了这个桃子,顺便帮顾兴祖脱罪而已,怎么就变成暂且不议了?有心想要开口,又想起刚刚郭晟说他们打断李贤奏事,朝会失仪的事,只得暂时把话咽了下去,等候李贤说完再反驳。李贤倒是没管他们,拱了拱手继续道:“殿下,臣所奏第二件事,便是有关廷推之事。”“土木之役勋戚武臣死伤殆尽,如今也先大军压境,臣以南京中军都督府都督之名向殿下谏言,请殿下自勋戚之中,简拔数人,分掌中军都督府,左军都督府及后军都督府。”一句话说完,在场群臣的目光便如针扎一样,霎时汇聚到了李贤的身上,其中不乏有九卿级别的大佬。朱祁钰皱了皱眉,亦是看着李贤,道:“丰城侯的意思是,一并廷推三位五军都督府都督?”迎着所有人的目光,李贤缓缓点了点头

热门小说推荐
渣女改拿救赎剧本【快穿】

渣女改拿救赎剧本【快穿】

简介关于渣女改拿救赎剧本快穿沈知念死后才得知她是十世渣女,所以她的倒霉体质也就有所解释了。为了赎罪,也为了有投胎的机会,她被迫绑定渣女洗白系统,开启漫漫赎罪路。赎罪路上,她现自己就是个大傻子,以前的她这么忍心辜负这么好的他们呢?所幸一切都还来得及,她还有机会。她从一开始的不情愿到后面的甘之如饴,她是真的爱上了他们。而且沈知念现,只要自己往前走一步,他们就会毫不犹豫的奔她而来,宠她入骨。在她不知道的时候,已经有人朝她走了99步。女主的渣是有原因的哈,可以把女主和原主分开来看一抛夫弃子的知青完二精神出轨的女总裁完三总裁的作精老婆完四无能且家暴的妻主完五杀夫证道的剑修...

死神里的疾风剑豪

死神里的疾风剑豪

是谁让卯之花烈赞叹不已?是谁让碎峰咬牙切齿?又是谁达成对所有护庭十三队的女队长,席官达成表白宣言?没错,就是我。白石获得亚索传承,真实伤害至臻,黑夜使者神龙尊者不同的皮肤具有不同能力。死神里的疾风剑豪...

通灵影后:重生国民女神

通灵影后:重生国民女神

学霸+女神+逆袭+异能+高冷禁欲男主。她,前世三次夺得影后桂冠,风光无限的级巨星。只因错信他人下场凄凉,死后甚至没有一袭安葬之地。睁眼重生,乔夏冉缓缓勾唇,该还的债要还,今生,她定要那些伤她害她辱她谤她的人生不如死。意外伴随金手指系统重生,通灵算命,成为两界通灵第一人。她是娱乐圈拥有万千粉丝的国民女神,凭借美貌和演技两大杀器纵横娱乐圈。她也是阴阳两界通灵神相师,军队狡黠的特种兵队长。他出身权贵,是最年轻的少将,却步步紧逼女人,被我盯上,这辈子就只能臣服在我身下。强者和强者的较量,异...

阎ZK最新小说

阎ZK最新小说

仙神妖魔,王侯将相龙女掌灯,杯中盛海。野狐参禅,猛虎悟道朝游北海,暮走苍梧。仙神存世,妖魔立国。这些原本和齐无惑并没有半点关系。而总是在梦中看到方块文字的齐无惑,那时只想着能够参与来年的春试。直到在做黄粱饭的时候,有个老人给了他一个玉枕头,让他做了一个漫长的梦。黄粱一梦。黄粱梦醒破凡心,自此大开修行门。金乌飞,玉兔走。三界一粒粟,山河几年尘。把剑各位书友要是觉得阎Zk最新小说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四合院:一个过客,总找我办啥事

四合院:一个过客,总找我办啥事

简介关于四合院一个过客,总找我办啥事我想问问,是不是我没有睡醒,能不能在睡一觉,让我回去啊,这里怎么有何雨柱,许大茂,等等的一些极品人物啊,还有崔大可,丁秋楠,梁拉低,南易,最重要的是范金友,蔡全无,陈雪茹,徐慧珍是什么意思,是不是我做梦没做好。...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