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3
现在来说说庄子。
当我们说到道家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常常是老子,然后就是庄子。关于老子,在视角法则(十)的解析中对“为道”三个阶段的阐述,即是以老子《道德经》思想为基础的。下面说说道家的另一个代表人物——庄子。
先说明一点,如果对中国古代“视角学大师”进行排名的话,在笔者心中,庄子的地位无人可比,当仁不让排名第一。可以这样说,要学习东方视角学智慧,《金刚经》《道德经》《庄子》都是最好的教材,其中《庄子》最有代表性。
在《庄子》中,能够体现视角智慧的句子随处可见,姑且摘录几句供大家欣赏。
1)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2)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送賷。吾葬具岂不备邪?《庄子·列御寇》
3)髑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庄子·至乐》
4)井蛙不可以语於海,夏虫不可以语於冰。《庄子·秋水》
5)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庄子·逍遥游》
6)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庄子·逍遥游》
7)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庄子·齐物论》
8)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
9)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庄子·齐物论》
1o)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庄子·德充符》
《庄子》为何能够逾千载而光芒不减?以其视角之迈、越、绝也!其中最能体现其越精神与越智慧的篇章,为历来皆推崇之《齐物论》《逍遥游》等篇。
这些篇章的确光辉璀璨,亘绝千古,不过笔者打算从另一些人们较少论及的文字中选取两段,来解析庄子其独特的“通达之道”——
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庄子·内篇·应帝王》
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庄子·外篇·天道》
这两段内容,一段选自外篇,一段选自内篇。关于内篇与外篇的关系,唐代学者成玄英在《庄子注疏·序》中写道:“内则谈于理本,外则语其事迹。事虽彰着,非理不通;理既幽微,非事莫显。”刚好这两段内容都是谈“心镜”或“镜心”的,一为理,一为事,理事合一,圆融无碍。
先说理。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何为至人?至人,是指智慧达到了至高无上境界之人。以视角学语言来说,就是其视角已经实现了终极越,达到了无限自由的人。这样的人是怎样的呢?至人之用心若镜,其“心-视角”就像一面明镜一样,不将不迎,不念过去,不慕未来,应而不藏,应则当下即应,藏则不留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因此能够明察万象而不被其染,明照万物而不被其伤。何为物?所有一切世界以及世界中的所有一切人事物,皆为物也。物者,万物也,物象也,事相也。
用视角学语言来表述,心即是“心-视角”,物即是“视界-世界”。用心若镜,即是如镜之视角。若、如,皆比喻意,不可执实。心,本无形体,本无实质。视角亦如是。用心若镜,用,即是妙用,此用为越智慧之用,为越视角之用。此越智慧之视角,若镜之明照之性,只是明察、明觉、明照,而卓然独立,了无挂碍。
将心以“心-视角”来代替,将物以“视界-世界”代替,来看看如何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
先说普罗大众的通常情况。一般而言,甚少有人去关注“心-视角”,而是六根齐,齐齐灌注于“视界-世界”,深陷于世界的罗网之中。世界是无限的,是没有边际的,是没有尽头的,领域、广度、深度、维度皆无限。所以,如果你想要遍尝世界之味,穷尽世界之“极”,是永远没有尽头的。这也是为什么人们会深陷于世界的罗网而迷途不知返的原因所在。
庄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看清了这一点: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养生主》)世界无尽,知也无涯。“知”,不仅仅是知识,还代表求知,代表求知的欲望。求知的深处即是欲望。欲望的深渊没有涯际。在无尽的世界里,追求无尽的知识、欲望、体验,就很难不掉进沉迷的深渊、牢笼、苦海。
有智慧的人,则不仅要“为学日益”,同时更要“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无为无不为”,即是“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心如明镜,世界则犹如映在镜中的影像,花来照花,树来照树,人来照人,事来照事,照而无执,不送不迎,不恋不留,永远安住于当下,鲜活于当下,明照于当下,清净于当下。
“故能胜物而不伤。”智者用这种智慧的视角面对“视界-世界”,就能越“视界-世界”而不被“视界-世界”的幻相所迷、所陷、所困、所伤。胜物,胜,即为越之意。越即是真正的胜利。能够身处于万物之中,以万物为己用,同时越万物,不被万物所拘,即为胜。也只有达到了这样的智慧境界,才能胜任在红尘中示现大道、传承大道、弘扬大道的使命。此为胜物之引申意。这即是庄子“通达之道”智慧之理。
那么“事”上该如何实践,以实现这样的智慧境界呢?
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
庄子真的是极简主义的大宗师!其理以“镜”之一字便已道尽,其事以“静”之一字更已道尽!
水静犹明,而况精神!智者总是善于妙用比喻,“用心若镜”的比喻很妙,以水之静明譬喻精神,同样如是。当水面完全静下来的时候,就成了一面“明镜”;当精神(心)完全静下来的时候,也会变成一面“明镜”。这就是以水喻心的巧妙之处。水是灵动的,心也是灵动的,止水如镜,止心亦如镜。此“镜”,静而不失灵明,即“明镜”之意也。
圣人之心静乎!一个“静”字即是“事”功之要诀。此静亦有不同的阶段:安静、平静、宁静、定静、清静、虚静、空静、明静、灵静、寂静。此静能够空寂而灵明,灵明而空寂,即为圣心之静。
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鉴,不仅有镜之意,还有明察之意。万物之镜,这里的“镜”,同样有监察、鉴察、借鉴之意。鉴与镜,同时还有照耀之意。究竟越的智慧之心、空寂灵明的如镜之心,映现天地万物,朗照天地万物,明察天地万物,越天地万物。
如是,理与事,知与行,即实现了完全合一,“镜心”或“心镜”即功成矣。这就是庄子所开创的“通达之道”。
不知道您有没有现,“心镜”或“镜心”,其实正是“心-视角”的高度浓缩。其中“心”代表生命的本体,而“镜”代表越的智慧视角。“心镜”或“镜心”,即是生命本体与越的智慧视角的完全合一。在这个智慧境界中,心就是镜,镜就是心,生命本体就是越的智慧视角,越的智慧视角就是生命本体。由此我们才可以说,这种越的智慧视角是生命的本体智慧,是生命本有的智慧。
从“静心”到“镜心”的训练过程,其实就是不断现生命本体智慧的过程。用视角学的语言来说,这个过程即是“心-视角”不断自我越的过程。静的过程,即是净的过程,即是损的过程,即是从有为到无为的过程。“镜”即是对达到无为、究竟越后的智慧境界的譬喻。对于这种譬喻,我们要领会其精神,而不要执着其名相。
为此,庄子还特别开示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镜心”或“心镜”,是彻底无私无我的境界,是彻底无为无执的境界,是彻底无名无相的境界,是彻底自在逍遥的境界!庄子之“镜心”,亦如佛陀“指月之指”,见月而离指,得意而忘言,可矣。
佛道圣人虽然示现不同,其心亦有共通之处。佛之五种智慧中的“大圆镜智”与庄子之“镜心”,亦可比高山流水,伯牙子期!
正可谓——
南华觅知音,镜智鉴镜心。
一曲逍遥游,请君侧耳听。
她,不可方物,年近四十,如狼似虎的年纪他,年轻气盛,不到三十,正值美好的青春有什么比婚姻更重要的东西?是爱情!干柴烈火的两人碰撞在一起会擦出什么火花?丈夫的背叛冷落会让她做出怎样的选择?家庭的没落压抑会让他如何抉择未来之路?...
简介关于穿越开局契约双刀姜太真魂穿异界,现此方世界之奇异。数千万年前的一场灾难,让这个世界演变为了一个御使灵器的世界,只有成为御器师,才能在这个世界生存下去。姜太真自器约第一件灵器阴阳双刀始,开始了自己的传奇之路,并在修行的过程中,现了自己奇异的才能,他的双眼能够看到灵器属性的进化与羁绊。阴阳双刀神兵刀低阶阴,阳阴阳行气诀(低阶)基础刀诀(低阶),双持刀术(低阶),辕阳刀诀(右手刀阳刀,低阶),怀幽刀诀(左手刀阴刀,低阶),幽辕刀(双刀合击技,低阶)...
简介关于长生我靠娶妻成就大能天元大6人士都患了病,他们失去了情欲,不管是凡人还是修仙者,都对其他人充满戒备,包括亲人。一朝穿越而来的周元,被迫接受诡异的修仙界,刚穿越第一天,隔壁邻居威胁周元,你也不想交不起房租被赶出坊市吧!...
每个人都是一本书,每一段经历都是一个剧情。人死后会成为一本书,书里的内容就是死者的生平,有人成了名著,有人成了禁书。整个世界就是一座图书馆,剧情和现实在互相影响着。而我,就是图书的谱写者。(友情提示本书轻微烧脑。)...
陆瑾是真的没想到,有朝一日会落在赵明暄的怀里,从战场上的死对头,成了扶墙而出的冤家。...
简介关于暴君一家读我心声后,被我骂傻了晚晚穿书了!穿成了被大暴君处死的短命炮灰小公主。晚晚小手一摊死就死吧,反正三年后你们的脑袋都会被男主砍下,然后一家人脑袋整整齐齐挂在城楼上。听到晚晚心声的大暴君一家人脑袋整整齐齐挂城楼上?朕绝对不允许!晚晚本以为自己立马就嘎嘎,可不曾想暴君一家竟能听见她的心声。面对恶毒皇姐的找茬,晚晚心里吐槽道不和短命鬼一般见识,谁让你最后死得最惨呢,对,就是你身边那个小白脸暗卫,到后面他直接把你卖进窑子里,你的下场惨得咧!面对受奸人蛊惑意图推翻太子坐上东宫宝座,最后却被太子嘎嘎的二皇子,晚晚二皇兄真是傻,好好的夺什么权呀,本来脑子就笨,太子比你聪明,你跟他斗,这不是找死吗?面对长了嘴却不解释最后惨遭丢了老婆的太子,晚晚哑巴老婆哭了还会用手语惹老婆开心,你长了张嘴却什么都不说,活该你孤寡到死!后来,刚出场没过久的男主被大暴君一剑砍死。五公主的暗卫因为和宫女偷情被活活打死。二皇子放弃夺权专心习武,竟意外成了天下第一。传闻中貌神离合的太子夫妇竟日渐甜蜜而晚晚莫名奇怪就成了最受宠的小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