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五十八章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解释】 政治宽松,人民就淳朴。政治苛刻,人民就狡诈。此圣人方正而不生硬,有棱角而不伤害人,直率而不放肆,光亮而不刺眼。当有福的时候,千万不要得意忘形,这“福”里面可能藏着许多祸。一个人陷入祸地时,不要太过绝望丧气,这“祸”里面也可能埋着福气。人生是一个充满变幻的过程,所以无论身处什么境地,都埋藏着变数,得意时不要忘形,失意时不要失志,遵从规律行事,转机总会来到。稳住心态,明白福里藏着祸,祸里埋着福。遇事心态最重要,切勿急躁误事,等不及时机,就会遗漏时机。心稳了,福祸相转就无所畏惧。 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为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解释】 “啬o39;o39;o39;o39;指的是爱惜精神,节省知识。“早服“说的是提前服从道。道不是知识,道需要我们亲身去印证。只有亲身体验过,才真正懂得什么是道。“早服谓之重积德“,人这一辈子最重要的是修德,积德,其它都是假的。你修的越好,留给子孙才是真正有用的东西。“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大意是说,人福气够了,遇到困难容易克服。困难克服了,就不会总想着自己的一生到底要受苦受到哪一天。”莫知其极,可以有国“当你不觉得遇到困难是困难的时候,你的能力就可以治理一个国家了。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懂得怎样领导,你才可以长久承担不得已的任务。 第六十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解释】 鬼----邪恶势力,如果用道来治理天下,邪恶势力起不了作用,也伤不了人。无事、无为、不扰、不言,国家自然就治得好好的,老百姓自然也就安居乐业。最好的政治,就像鱼感觉不到水的存在一样,让老百姓感觉不到政治的存在。如果不断地搞政治运动,不断地以各种方式去“教育”老百姓,很可能会适得其反。做人不要疾恶如仇。 第六十一章 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解释】 大国要居于江河的下流,这是天下百川所归附的地方,自居于雌性地位。雌性经常以安静战胜雄性,就在于她安静而居下。所以,大国对于小国谦下,就可取得小国的信任。小国对大国谦下,才能取得大国的信任。所以,谦下可以信任人,谦下可以被人信任。大国不过分要求领导小国,小国不过分要求事奉大国,大国小国都适当的满足自的要求,大国应特别注意谦下。 第六十二章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解释】 道是万物的主宰,是善人的法宝,恶人也受它的保护。美好的言辞可以换来别人对你的尊重;美好的行为可以勉励他人。即使有不懂为善的人,怎能把他们抛弃呢?所以树立天子,设置大臣,虽然先献美好的玉石,后献珍贵的车辆,还不如把道作为献礼。古时所以为什么要重视这个道?不是说有求即能得,有罪即能免吗?所以被天下所重视。 第六十三章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解释】 以无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以不滋事的方法去处理事物,以恬淡无味当作有味。“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意思是说,我们做事情时,不必先面对最困难的那部分,先从容易的部分做起,等把容易的部分做完了,你会现其他的部分也很容易。你要做大事,就要先做小事,把细节做好,大事自然就完成了。不要一下子就去做大事,你担不起来,而且后果会很惨因此圣人始终不做大事,所以才能完成大事,轻易答复别人的要求,势必要失信,把事情看得很容易势必会遇到很多困难。因为圣人遇事总是看得困难些,所以最终就没有困难了。处理问题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实现远大要从细微的地方入手。圣人始终不贪图大贡献,所以才能做成大事。 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解释】 局面安定时容易维持;事变还没有迹象时容易解决;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消散。要在事件生前就把它安排妥当,要在祸乱未生以前就加以治理。合抱的大树是由小树苗长成的;九层的高台是积累的泥土筑起的;潜力的远行是从第一步开始的。有为就会有失败,有得就会有损失。因为圣人无为,所以就不会失败:无得,所以就无失。人们做事往往在快成功的时候失败。当事情快要办完的时候还能象开始时那样谨慎,因此圣人的欲望就是没有欲望,不重视稀有的货物;圣人的学问就是没有学问,以补救众人常犯的过错。用以辅助万物自然展不敢去妄加干涉。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慎始比较容易,中国人一开始都很谨慎,但往后越做越顺,就越来越大意,越做越熟练,就觉得自己越来越内行,然后大意失荆州。所以中国人要把“终”摆在前面,“慎终”,就是坚持到最后五分钟,一直到最后都跟刚开始一样那么谨慎,就不会失败。 第六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解释】 古时善于行道的人,不是教人民聪明些,而是教人民愚蠢些。人民之所以难治理就是因为他们智巧太多。所以用智巧治国,是国家的灾害;不用智巧治国,是国家的幸福。认识这两种治国的法则也就是模式。经常运用这一模式,这就叫做“玄德”“玄德”又深又远啊,与事物是相反的,最后得到的是非常通顺。 第六十六章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解释】 江海所能成为一切河流的领袖,由于它善于处在河流的下游,所以能成为一切河流的领袖。所以要想处在人民上面,必须在言词上对人民表示谦下;想出在人民之前,必须站在人民后面。所以圣人处在人民上面,而人民不感到负担;处在人民前面而人民不感觉碍事。所以天下人民喜欢推崇他而不厌弃他,因为他不跟人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争得过他。 第六十七章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解释】 天下人都说我的道太大,正是
因为大,所以不象任何东西。如果象某种东西,早就渺小的很了!我有三件法宝,我掌握它并保护着它:第一叫做慈爱,第二叫做俭约,第三叫做不敢在天下人的前头。慈是无我,对万物没有欲望,能真正关怀,因为慈爱,我们才会勇敢。只有慈,才能勇。爱都是自私的,因爱生恨的事情我们见的也很多,但是慈从来就不生恨。“俭”,指的是自洁自律自约,当用不省,当省不用,人一奢侈,就糟糕了,钱就会永远不够用。节俭,并非只是节省金钱。精神、力量,包括时间、资源等方方面面,都要节省,都不可以浪费。当时机不恰当的时候是不敢为天下先的。不敢为天下先,运用在生活中,就是做事要谨慎,经过测试再下结论。 第六十八章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解释】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随便怒,善胜敌者不跟他缠斗,善用人者为之下。这些现象就叫作不争之德。不怒不是不怒,人怎么可能不怒呢?是不轻易怒。 是谓用人之力,只有不争之德,你才有办法上下同心协力。是谓配天之极,你才有办法登峰造极,跟天同在,与天相合,走到天道,那就天人合一了。老子已经从很多方面来告诉过我们:天人合一,就是你想做就能做得到。 第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解释】 用兵的说过:我不敢主动进攻而要防守,不敢前进一寸而要后退一尺。这就叫做没有阵势可摆,没有胳膊可举,没有敌人可打,没有武器可拿。祸害没有比轻敌更大的了,轻敌几乎丧失我的法宝。所以两军势力相当,悲愤的一方会得到利。 第七十章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解释】 我的话很容易懂,很容易实行。天下竟没人懂,没人实行。言论要有宗旨,做事要有主心骨。由于人们的无知,所以才不了解我。了解我的很少,效法我的就可贵了。所以圣人穿的虽不好怀里却揣着美玉。“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如果一个人自认为无知,那就不会人前炫耀,也不会成为众人的目标,那他就是一个真正自由的人。 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解释】 你知道自己不知道,这就很高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但是偏偏认为我知道,这就叫做病。圣人因为懂了这个道理,他就不犯这个错误,所以永远不病。 很多时候,我们不要急于表自己关于一件事的见解,先听听别人怎么说。 第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解释】 有道的圣人不但有自知之明,而且也不自我表现;有自爱之心也不自显高贵。 第七十三章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解释】 勇于强硬会带来灾祸,甘心柔弱则会保全性命。两种行为,一个得利一个受害。天所厌恶的,谁知道其中的原因?所以圣人也说不清楚。天道以不争而善于取胜,不言而善于应对,不召而自来,坦然而善于谋略。上天所布的法网无边,网眼宽疏也不会有遗漏。自然因果就叫天网,天地万物没有一件逃得过。法再怎么严密也有漏洞,有些人专门研究法律的漏洞,造成社会的不安。一个人说只要不违法,我就敢做,这种勇敢其实是害人害己的。人要凭良心,遵循天理去做事,否则终将自食恶果
。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解释】 人民不怕死,怎么能用死来吓唬他们?如果使人民经常怕死,对那些捣乱的人,我把他们抓来杀掉,谁还敢?应由专管杀人的人去杀。要代替专管杀人的去杀,正如同代替木匠去砍头。要代替木匠去砍木头,很少有不砍伤自己的手的。 第七十五章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解释】 人民所以饥饿,是由于上面租税太多,所以才饥饿。人民所以难治理,是因为上面有所妄为,所以难治理。人民之所以不重视自己生命,是因为上面过分地保养自己的生命。所以人民才不重视自己的生命不过分看重生命的人,比过分看重自己生命的人高明。 第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解释】 坚强与死是同类的,柔弱与生是同类的。用兵逞强就会遭到灭亡,树木粗壮就会遭到砍伐。凡是坚强的往往处于劣势,相反,柔弱的往往能处于优势。 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解释】 天的道不正象拉弓射箭吗?高了就压低些,低了就抬高些,有多余的就减少些,不足的就补充些。天的道减少有余的补足不足的,热闹的道却不是这样,而是减少不足的补充有余的。谁能把有余的拿来补充不足的?只有有道的人。因而圣人干完事情却没有仗恃,成功了自己不居功,他不愿意表现自己的贤能。 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解释】 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了。然而能攻破坚强的力量没有能胜过水的。没有别的东西能代替它。弱能胜强,柔能胜刚,天下没有人不懂,却不能实现。因此圣人说:承担全国的屈辱,才算得国家的领导。承担全国的灾殃,才能当天下的王。正话好象是反话。 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解释】 和解深重的怨恨,必然还会残留下残余的怨恨;用德来报答怨恨,这怎么可以算是妥善的办法呢?.“报怨以德”讲的是事前,不是事后。报怨以德,是最受大家误解的。人家给你难堪,人家增加你的麻烦,甚至人家打击你,你就用德去报他。如果坏人你用德报他,那么好人你要用什么报他呢?老子的意思是,要事先防患。如果事后会有报怨,你就要事先施德来预防,即要用德来预先防止人家对你的报怨。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天公疼憨人,我们不喜欢聪明外露的人,人应该含蓄,有内涵。老子教育我们要深藏不露,只有当你有足够的才能和资本时,你才有资格讲自己深藏不露,但不露不是永远不露,到了该显露的时机一定要显露,而且要恰到好处,最重要的是显露完之后迅撤离,否则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不要随意批判谁或者批判什么。批判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因为你不清楚答案到底是什么。我们讲过老天是不照顾任何人,怎么照顾你呢?没有错。老子也讲了,天地是无亲的,道,它没有什么亲戚朋友,没有。但是它常常跟善人在一起,善人就是有德之人,你有道德,老天
就跟你在一起,跟你在一起,你道就会扬,那就等于它照顾你。它没有危害任何人,它只是照顾该照顾的人,这个叫什么?叫做公正,但是一点不公平。天道没有亲戚关系的概念,它是一视同仁的,但是它会常与善人,也就是会经常照顾老实人。老实人不是笨,只是知道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吃亏就是占便宜。为什么吃亏就是占便宜?因为吃亏的话你就少受气,一点儿亏都不吃,最后说不定气死自己,那更划不来。凡事尽力了就好,人生是来欣赏自己安排的人生过程,不要计较结果怎么样,尽人事,听天命。 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解释】 国要小人少。即使有各种器具也不使用;使人民看重死亡也不想远方迁移;虽有船车,没有乘坐的必要;虽有武器装备,没有陈列的必要。使人民回复到结绳记事的状况。吃得香甜,穿的美观。住的安逸,过得欢乐,邻国之间互相看得见,鸡鸣犬吠的声音互相听得着。而人民直到老死,都不互相往来。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解释】 《道德经》最后一章,可以说是老子思想的总结,只有短短57个字,却阐述了5条为人处世的真理。 o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很真实很实在的话,听起来是不动人的;那种非常动听的话,不一定真实。 我们现在总是鼓励人家说好话,有没有必要?大家也可以想一想,我们为了说好话,就不讲真话了;我们为了说好话,连实话也不说了。你要选听起来很动人,但是最后是空的,还是要选我们经常感觉到忠言逆耳的话? 这是个人选择,也是个人的命运,因为命运就是一连串的选择所造成的结果。忠言逆耳利于行。 老子希望我们不要被表面的华美言辞所迷惑,而是踏踏实实,才能听到真话实话,才能对自己真正有用。 o2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真理永远是真的,你现在认为这个不对,那是你的事,跟我无关,用不着我来辩论。而常常要找理由辩解自己的行为,那这个人根本就是心虚。 西方人有一句话,叫作真理越辩越明。大家可以看到,我们不是一个辩论的民族。孟子那么会说话的人,他只说,我难道是喜欢跟人家辩论吗?我难道是喜欢说话的人吗?我实实在在是不得已的。 能不说就不说,大家慢慢去体会。真理不是辩出来的,中国人不辩就好,越辩越乱。因为我们永远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怎么听都有道理,但是怎么听都不见得有道理。所以全世界订条约,都不敢用中文订,因为它弹性太大,怎么解释都可以的话,是很麻烦的。西方人不了解这些,但是我们中国人要了解自己。中国人,中国字,中国话,都是弹性很大,应变力非常强的。在这种情况之下,你要学西方说我们来辩论,完全没有用。中国人同样一句话,有的人讲了大家都没有意见,有的人讲了大家都有意见。关键点在这里。 o3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真正了解道,真正明道,真正去行道的人,他不要什么都懂。大家看以前的人多老实,酸梅汤就是酸梅汤,童叟无欺。现在不是了,现在酸梅汤根本就是自来水,里面可能连一颗酸梅都没有。 “博者不知”,什么都懂的人,可能常识也不够,很多人没有常识,只有知识而已。所以今天有知识的人如果所缺的是常识,人情世故完全不懂;如果缺的是道德,他什么都敢做。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当你求知识的时候,当然是越多越好,增加你的见闻,使你懂得更多的东西。可是这个时候你就要提醒自己:除了为学以外还要为道。就是说你学
一样东西之后,要回归以道,看它合不合理,合不合天道。合天道,就去实证,就去做;不合天道,就不能做。 o4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圣人不为自己积藏任何东西,他不要名,不要利,不多欲。圣人尽量帮助别人,自己就越充足;尽量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加丰富。你替别人做事情,是吃亏吗?没有,因为你得到了经验,而这经验是谁都抢不走的。所以我们今天常讲,你给我多少钱,我就做多少事,这完全是西方的观念,我们中国人不是。 中国人是我多做事情,就多增加经验,这个经验才是我一辈子所得。比如你本来不太懂,教学生第一遍的时候,老实讲,自己也觉得懂得不多,第二遍、第三遍,慢慢越来越懂。这样大家就知道,为什么刚毕业的教师,工资不能太高,慢慢年资高了,就多一点,其实越教你自己越懂。 你给别人越多,所得到的越多,这就是教学相长。所以,不必计较你给予了别人多少,多做了多少事,吃了多少亏,你应该在乎的是,通过这些事情,你积累了多少经验,有没有上进,更何况,吃亏就是赚便宜。 o5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天道为什么会生生不已,因为它永远对万物有利而无害。 圣人为什么会为而不争?因为圣人仿效天道,天道只有奉献,没有争任何东西。圣人永远为大家服务,永远施多于取,他取只是取他生活的需求而已。 老子把“为而不争”这四个字放在《道德经》的最后,他的意思就是很怕我们以为他是无为的,所以这里特别讲“为”。 整部《道德经》老子之所以强调无为,就是告诉我们不要违反自然的规律。用不违反自然规律的心态,来有所为,来无不为,才叫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整个的中心思想就在这里,一个人要有所表现,必须要有个前提,就是不争。你无所争的时候,就可以不违反天道,就可以尽力而为。可见,不争的意思,就是说你要尽量去做,但是不要争功劳。 其实一个人最有前途的,就是有人抢你的功劳,而那个人恰恰就是你的顶头上司。很多人以为,顶头上司最可恶了,专门抢我功劳,其实错了。你制造很多功劳,全部归给他,他升职越快就越感觉到没有人做事,所以他第一个要求,就是把你提升上去。 一个人一辈子只要有一个人一直拉你,就够了。
一样东西之后,要回归以道,看它合不合理,合不合天道。合天道,就去实证,就去做;不合天道,就不能做。 o4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圣人不为自己积藏任何东西,他不要名,不要利,不多欲。圣人尽量帮助别人,自己就越充足;尽量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加丰富。你替别人做事情,是吃亏吗?没有,因为你得到了经验,而这经验是谁都抢不走的。所以我们今天常讲,你给我多少钱,我就做多少事,这完全是西方的观念,我们中国人不是。 中国人是我多做事情,就多增加经验,这个经验才是我一辈子所得。比如你本来不太懂,教学生第一遍的时候,老实讲,自己也觉得懂得不多,第二遍、第三遍,慢慢越来越懂。这样大家就知道,为什么刚毕业的教师,工资不能太高,慢慢年资高了,就多一点,其实越教你自己越懂。 你给别人越多,所得到的越多,这就是教学相长。所以,不必计较你给予了别人多少,多做了多少事,吃了多少亏,你应该在乎的是,通过这些事情,你积累了多少经验,有没有上进,更何况,吃亏就是赚便宜。 o5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天道为什么会生生不已,因为它永远对万物有利而无害。 圣人为什么会为而不争?因为圣人仿效天道,天道只有奉献,没有争任何东西。圣人永远为大家服务,永远施多于取,他取只是取他生活的需求而已。 老子把“为而不争”这四个字放在《道德经》的最后,他的意思就是很怕我们以为他是无为的,所以这里特别讲“为”。 整部《道德经》老子之所以强调无为,就是告诉我们不要违反自然的规律。用不违反自然规律的心态,来有所为,来无不为,才叫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整个的中心思想就在这里,一个人要有所表现,必须要有个前提,就是不争。你无所争的时候,就可以不违反天道,就可以尽力而为。可见,不争的意思,就是说你要尽量去做,但是不要争功劳。 其实一个人最有前途的,就是有人抢你的功劳,而那个人恰恰就是你的顶头上司。很多人以为,顶头上司最可恶了,专门抢我功劳,其实错了。你制造很多功劳,全部归给他,他升职越快就越感觉到没有人做事,所以他第一个要求,就是把你提升上去。 一个人一辈子只要有一个人一直拉你,就够了。
一样东西之后,要回归以道,看它合不合理,合不合天道。合天道,就去实证,就去做;不合天道,就不能做。 o4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圣人不为自己积藏任何东西,他不要名,不要利,不多欲。圣人尽量帮助别人,自己就越充足;尽量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加丰富。你替别人做事情,是吃亏吗?没有,因为你得到了经验,而这经验是谁都抢不走的。所以我们今天常讲,你给我多少钱,我就做多少事,这完全是西方的观念,我们中国人不是。 中国人是我多做事情,就多增加经验,这个经验才是我一辈子所得。比如你本来不太懂,教学生第一遍的时候,老实讲,自己也觉得懂得不多,第二遍、第三遍,慢慢越来越懂。这样大家就知道,为什么刚毕业的教师,工资不能太高,慢慢年资高了,就多一点,其实越教你自己越懂。 你给别人越多,所得到的越多,这就是教学相长。所以,不必计较你给予了别人多少,多做了多少事,吃了多少亏,你应该在乎的是,通过这些事情,你积累了多少经验,有没有上进,更何况,吃亏就是赚便宜。 o5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天道为什么会生生不已,因为它永远对万物有利而无害。 圣人为什么会为而不争?因为圣人仿效天道,天道只有奉献,没有争任何东西。圣人永远为大家服务,永远施多于取,他取只是取他生活的需求而已。 老子把“为而不争”这四个字放在《道德经》的最后,他的意思就是很怕我们以为他是无为的,所以这里特别讲“为”。 整部《道德经》老子之所以强调无为,就是告诉我们不要违反自然的规律。用不违反自然规律的心态,来有所为,来无不为,才叫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整个的中心思想就在这里,一个人要有所表现,必须要有个前提,就是不争。你无所争的时候,就可以不违反天道,就可以尽力而为。可见,不争的意思,就是说你要尽量去做,但是不要争功劳。 其实一个人最有前途的,就是有人抢你的功劳,而那个人恰恰就是你的顶头上司。很多人以为,顶头上司最可恶了,专门抢我功劳,其实错了。你制造很多功劳,全部归给他,他升职越快就越感觉到没有人做事,所以他第一个要求,就是把你提升上去。 一个人一辈子只要有一个人一直拉你,就够了。
一样东西之后,要回归以道,看它合不合理,合不合天道。合天道,就去实证,就去做;不合天道,就不能做。 o4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圣人不为自己积藏任何东西,他不要名,不要利,不多欲。圣人尽量帮助别人,自己就越充足;尽量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加丰富。你替别人做事情,是吃亏吗?没有,因为你得到了经验,而这经验是谁都抢不走的。所以我们今天常讲,你给我多少钱,我就做多少事,这完全是西方的观念,我们中国人不是。 中国人是我多做事情,就多增加经验,这个经验才是我一辈子所得。比如你本来不太懂,教学生第一遍的时候,老实讲,自己也觉得懂得不多,第二遍、第三遍,慢慢越来越懂。这样大家就知道,为什么刚毕业的教师,工资不能太高,慢慢年资高了,就多一点,其实越教你自己越懂。 你给别人越多,所得到的越多,这就是教学相长。所以,不必计较你给予了别人多少,多做了多少事,吃了多少亏,你应该在乎的是,通过这些事情,你积累了多少经验,有没有上进,更何况,吃亏就是赚便宜。 o5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天道为什么会生生不已,因为它永远对万物有利而无害。 圣人为什么会为而不争?因为圣人仿效天道,天道只有奉献,没有争任何东西。圣人永远为大家服务,永远施多于取,他取只是取他生活的需求而已。 老子把“为而不争”这四个字放在《道德经》的最后,他的意思就是很怕我们以为他是无为的,所以这里特别讲“为”。 整部《道德经》老子之所以强调无为,就是告诉我们不要违反自然的规律。用不违反自然规律的心态,来有所为,来无不为,才叫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整个的中心思想就在这里,一个人要有所表现,必须要有个前提,就是不争。你无所争的时候,就可以不违反天道,就可以尽力而为。可见,不争的意思,就是说你要尽量去做,但是不要争功劳。 其实一个人最有前途的,就是有人抢你的功劳,而那个人恰恰就是你的顶头上司。很多人以为,顶头上司最可恶了,专门抢我功劳,其实错了。你制造很多功劳,全部归给他,他升职越快就越感觉到没有人做事,所以他第一个要求,就是把你提升上去。 一个人一辈子只要有一个人一直拉你,就够了。
简介关于二次穿越之在主神空间的日子宇宙的漫长历程已逝去了126亿年,无数生灵渴望成为更高维度的存在,这种渴求推动着修行之路的不断延伸。从初识宇宙到最后的总结,一系列修行体系应运而生。然而,在宇宙的某个角落,数位天仙集结而来,联手打造了一个名为主神空间的试验场。这是我们主角的故事起点,众真仙轻松愉悦地玩耍,仿佛他们在玩一场凡脱俗的游戏。...
一朝穿越,刑善成了顺天府的捕快,还意外收获了猎人系统。从此金手指全开,没有他抓不到的犯人,只有他不想做的任务。做捕快真的太无聊了,但不做捕快更无聊。重生之最强捕快...
...
简介关于快穿之好孕绵绵(评分低是因为刚出评分哦,评分人数少)本书主打甜宠,男主独宠女主,并非女强。快穿福孕女主无固定cp系统脑洞生子部分宫斗第一个世界,脸盲症皇帝vs娇软女主皇帝患有脸盲症,登基四年后宫却空无一人,姜绵宫宴上一舞吸引皇帝注意,被他记住纳入后宫,一举诞下龙凤胎。第二个世界,暴君vs小宫女皇帝暴虐,但只有一个小宫女能让他安定下来,从小宫女再到皇后,姜绵为皇帝生下两位皇子。第三个世界,怒甩渣男,姜绵转头嫁霸总一胎三宝丈夫不育,她辛苦隐瞒,婆婆却以为她不能生育转头照顾丈夫养在外面的女人。姜绵与渣男离婚,婚礼上甩出丈夫不育报告转头答应霸总的求婚一胎三宝。第四个世界,病娇皇子vs和亲公主她嫁给病娇皇子,皇子却总患得患失,甚至还把她关起来防止她逃跑。第五个世界待定欢迎大家提意见ps女主不是完成任务就离开的,她会陪每个世界的男主走完一生再去下一个世界。男主有的洁有的不洁...
简介关于军婚撩人,小作精媳妇又哭了(穿书先婚后爱军婚年代家致富)秦梦婷穿书了,虽然拿的是女配的剧本,但是事在人为,女配也能变女主。考大学,开英文补习班,当翻译,妥妥的现代独立女性,追她的人,都排到城门口了。秦梦婷,这辈子我都不会和你同房。当时多嚣张,现在就多卑微。媳妇,我那屋有蟑螂,我想和你一起睡。滚。...
女主田语是个孤儿因一场车祸穿越异世,醒来时多了个五岁大的便宜儿子,丈夫早已不知去向,准备和隔壁猎户开启新的生活时,便宜丈夫又回来了,还成了侯爷,想要要回儿子,这可怎么办?好要就要把给你就是了,只要能跟她的小猎户过日子就行,可谁知结婚当天猎户不见了,这是为什么?难道注定她就是个没人要的,她不相信,她要知道原因。眼看前穿越后我都干了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