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中央史语所迁至北平后,胡适已经是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了,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正到处网罗名师和聘请名流学者到北大讲授中国文史类课程。中央史语所是专家名流的集合,加之胡适与所长傅斯年的特殊关系。语所迁至北平后,向外交部商得北海静心斋为所址。之所以选择这个地方,不仅仅是考虑到那里是“环境闲适之所”,更主要的,是因为北平图书馆就在北海西岸的文津街上,这就便利了史语所对北平图书馆资料的利用。而当时的北京大学文学院就在沙滩红楼,距北海步行不过十几二十分钟路程。两家又离得很近,来往也很方便。这样一来,傅斯年麾下的名流,自然成了胡适聘请兼课老师的选之地。能到北大这个最高学府讲学授课,中央史语所的学者们也是求之不得的事。时不时的讲几课,到也没什么,傅斯年也乐得因此而落个人情。何况胡适一直算是所里的顾问,傅斯年有求于胡适的地方也不是没有,礼尚往来,何乐而不为。但是兼课多了,所中研究工作肯定会受到不同影响,这样一来,傅斯年便对不能不对对史语所研究人员外出兼课严加控制。为了不搞一刀切,傅斯年开始提出的原则是:凡是史语所的专职研究人员都不准在外面兼课。但这个原则先就碰上了障碍。陈寅恪、赵元任这两个主任都在清华兼课,他们说,如果不让他们兼课,他们宁可辞去史语所的职务。史语所怎么能离了这二位,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傅斯年只得退一步,明确,陈寅恪、赵元任可以在外兼课,别人都不许。陈寅恪、赵元任就可以,别人怎么就不行,这本来就很难说得通,这样一来,实际是开了口子。另外,规定只是限制专职研究人员,史语所还有其他的人员,那些个人如果有人请,就可以名正言顺去兼课。而史语所的人,大多毕业于京城的一些高校,很多人进入史语所前本来就是高校的老师。和同学和老师联系广泛,这样一来,史语所的人外出兼课,非但没得到控制,反而有越演越烈之势。这样的情况,傅斯年也很无可奈何,只能不断放宽了对史语所研究人员外出兼课的限制。不过,傅斯年是个善于总结的人,他很快现,除了在时间上有冲突外,教学与研究工作很多的时候不但不矛盾,反而对研究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并且,傅斯年很快现,史语所的人员到学校授课,可以宣传史语所的治学主张,可以通过讲台,把史语所的最新研究成果化为知识传授。在傅斯年看来,这是他创建史语所的宗旨所在。因为,做为在语言和历史等领域的最高研究殿堂的史语所,所代表的是当时最高的治学水平。于是他不但取消了禁令,而且他自己也加入其中。1929年秋,傅斯年被聘请为北京大学教授,此后他曾讲授过《史学方法导论》、《中国古代史专题研究》、《秦汉史》、《中国文学史》等课程。据邓广铭回忆说,他到北京大学读书的头一年,北大历史系主任陈受颐决定聘请史语所的学者讲商周史,第一堂课就把傅斯年请了来。但陈受颐没有把讲课的事说明白,傅斯年以为是随便作一次演讲。那一天北大二院的大礼堂里座无虚席,傅斯年走进礼堂,才知道是被请来讲课的,那堂课他讲得杂乱无章。当时有人以为傅斯年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但后来再去听他的课,才知道他是个通人,其学问之大,一般教授是赶不上的。同学们佩服他的学问,去听课的人很多。杨向奎先生也回忆说,“本世纪三十年代,北京大学的教授阵营是整齐的,都是一时之选”,他在列举历史系教授时,先提到的就是傅斯年,说他是“有才华的学者,才气纵横”,说他讲课“大气磅礴,上天下地,无所不及”,“是一位渊博而有开创性的学者。”
杨志玖先生谈到旁听傅斯年讲课的感受时说:1934—1937年,我在北京大学史学系读书时,曾旁听过傅先生讲先秦史专题课,我虽不能完全领会他讲课的内容,但对他表的独到见解,对史籍的熟悉,旁征博引,融汇中西的学识以及滔滔不绝的口才,却深感新奇和钦佩。他时而背一段《左传》,时而翻一篇英文文献,中西互证,左右逢源,宛如一位表演艺术家,听他的课也是一种艺术享受。傅斯年坚持在北大史学系授课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传授他的学业,宣讲他的治史主张和方法。从史学系当时的课程安排可以知道,傅斯年曾四次开设“史学方.法.论”或“史学方法导论”一类课程。他的《史学方法导论》,就是当时在史学系授课时的讲义。他在讲堂上再三再四提出“史学即是史料学”这个著名命题,并且常把“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的话放在嘴边。不仅如此,傅斯年还在史学系开设了“中国上古史单题研究”课,并与劳幹合开了“汉魏史择题研究”课,通过对具体历史问题研究的讲授,来宣传贯彻他的治史主张和方法。在“中国上古史单题研究”一课的课程纲要中,傅斯年写到:“此科所讲,大致以近年考古学在中国古代史范围中所贡献者为限;并以新获知识与经典遗文比核,以办理下列各问题:(1)地理与历史;(2)古代部落与种姓;(3)封建;(4)东夷;(5)考古学上之殷夏;(6)周与西土;(7)春秋战国间社会之变更;(8)战国之大统一思想;(9)由部落至帝国;(1o)秦汉大统一之因素。”
在“汉魏史择题研究”一课的课程纲要中,傅斯年和劳幹将授课内容分为八个大的方面,即史料解题、秦、地理、政治与思想、制度、兵事、社会、四裔等,每个大的方面又包括若干小的方面。史料解题是傅斯年最为重视的,因此列为要的方面,其中又包括六个具体的方面:“(1)史籍;(2)汉晋人著述;(3)金石;(4)后代人有关之著述;(5)新出史料;(6)西洋人著作。”
从上述两门课的课程纲要,可以看出傅斯年对扩大史料范围,利用新史料、新知识来进行历史研究的重视。这是傅斯年治史主张中最核心的部分之一,也是他力图要向史学系的后生学子们灌输的主要观念。从2o世纪3o年代开始,史语所和北大史学系逐步建立起了紧密的学术关系。在此过程中,史语所所长傅斯年起了关键作用。这种紧密关系的建立,不仅仅体现在人事上,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北大史学系课程进行改造,使它在学术精神上与史语所达到了一致。北大史学系和史语所事实上成了傅斯年实现其“要科学的东方学之正统在中国”的史学理想不可或缺的两个学术阵地。史语所和北大史学系建立密切学术关系最重要的结果之一,是使得“史料学派”的治史主张和方法,得以在北大史学系生根、芽,从而使北大史学系的学风在2o世纪3o年代前后,生迥然不同的变化,并且对此后数十年北大史学系的展产生深远影响。不但自己,傅斯年还动员史语所的其他人员到北大历史系授课,他这样做还有个更深远的考虑。史语所迁平后,由于有了较好的展条件,傅斯年必须为史语所的长远展打算,有意识的培养后备人员。高等学校里集中了一批优秀的青年学生,从中可以选拔顶尖人才,充实历史语言研究所的研究队伍。这便是后来人们常说的,傅斯年的“拔尖主义”。傅斯年、董作宾、李济、梁思永等人后来都到北京大学作兼职教授。他们的确从北京大学的优秀毕业生中选拔了不少的杰出人才。在傅斯年“拔尖主义”政策下,最先进入史语所的是劳幹,他是史学系1928级的学生,1931年毕业生后于1932年进所工作。此后进所的是193o级的胡厚宣,他于1934年毕业后进所。1931级学生中,进所的有全汉升和高去寻两位,他们都是在1935年毕业后进所。同年进所的还有1926级的余逊,他193o年毕业后一直在史学系担任助教。1932级学生中,进所的最多,有张政烺、傅乐焕、王崇武三人,其中张、傅两人1936年毕业后进所,王崇武则在1937年进所。1933级学生中,进所的有一人,即吴相湘,他于1937年毕业后进所。后来他们当中的不少人成了史语所研究工作的骨干力量。
作为一只资深的咸鱼,颜言表示,翻身神马的都不存在!她穿书只有一个目的,等着和闭关的男主一起飞升。学院门口,出关搞事情的男主,重生的大反派,异世归来的上古之神,加上混吃等升仙的某言,简直不要太热闹。垫桌脚的天道小书哭嘤嘤,宿主,你预定的神兽也跟别人跑了!咱惹不过,溜了溜了!呃?倒是先帮她翻个面再走啊!书穿之你才是大反派...
gtp1tgtdivnetkquot1tgtahrefquotbeginquot1t立即阅读gta1t...
大唐帝国与阿拉伯帝国的一场大战中成为敌方战俘的贵族纨绔子弟杜环,流落阿拉伯帝国东罗马帝国法兰克王国非洲等,亲历八世纪下半叶着名世界历史事件,与当时历史上的各色人物斗智斗勇。故事内容有时诙谐幽默,有时紧张严肃,有时神秘莫测,情节波澜起伏,涤荡激昂。浪子列国历险记...
年代甜宠爽文双洁穿书唐初夏,胸大蜂腰大长腿,一张脸更是又纯又欲,可惜是个疯批美人!顾北淮,肩宽腿长公狗腰,教条刻板能力强,私下却是桀骜不驯狂傲至极!谁都知道顾北淮最厌恶的就是青梅竹马的唐初夏,而且两个人见面就互相嫌弃。在所有人眼中,就算是全世界只剩下他们俩人,也不可能凑成一对。谁知大院组织的相亲会上,妩媚动人的唐初夏被人抵在墙角,而动手的竟然是老古板顾北淮。不是喜欢我的吗?他双手死死地握住唐初夏的细腰,就听见唐初夏在他耳畔轻语领了证,让你亲个够可好?...
简介关于我一个狼王,吃亿点丧尸很合理吧林轩是一个重生的狼王,拥有猎杀和吞噬丧尸就能变强的狼王系统。人类所避之不及的丧尸,却是令他垂涎的美味佳肴。上一世的血月末日,他率领狼人消灭所有丧尸势力。试图与人类共建家园,最后却死在人类的银色子弹下。那颗银色子弹带走了他所有的善意。现在他回来了,也更强了!这一世,他冷酷无情,不再相信任何人。这一世,他杀伐决断,猎尽天下丧尸,再度成为狼王!这一世,他决胜千里,要建立一个属于狼人的天下!...
无金手指无系统,无敌流权谋幕后建立江湖势力皇朝争霸天下流,主角性格狠辣杀伐果断不圣母,前期纵横江湖,后期皇朝争霸,朝堂江湖自然免不了女人,但感情戏份不会太多,主角眼中感情只是利益的权衡生活的调味而不是必须品,沙场大秦铁骑驰骋,朝堂罗网无孔不入,江湖青龙会纵横。开局培养六剑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