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包拯的奏疏上报到了仁宗那里,收到了仁宗的肯定和表扬,然后仁宗继续我行我素,不立嗣。
与某些缺乏生育功能的皇帝不同(比如卖国贼宋高宗赵构),仁宗其实是有生育能力的,到了仁宗晚年嘉佑年间,后宫其实还一直还有婴儿诞生,只不过新生儿都是女孩儿。
嘉佑六年七月,仁宗的最后一个孩子,第十三女出生后,他终于疲惫了,不再坚持对自己血脉皇嗣的坚持,同意了朝臣的奏疏,下诏宣岳州团练使赵宗实入宫立为皇子。
赵宗实拒绝了,也许是四岁入宫后又被送出宫给年少的赵宗实留下来心理阴影,他无论如何也不肯再次入宫。
另一个原因可能与赵宗实父亲濮王赵允让有关,早在真宗年间,由于真宗长时间没有皇子,赵允让也曾经作为备选皇子进宫,后来仁宗出生,赵允让被遣散出宫。
年少的进宫又被遣返加上父亲类似的遭遇让赵宗实顾虑重重,面对入宫的诏书,他多次称病拒绝,京城的使者来来回回多次,皇族其他长辈也来劝说,都改变不了他的心意,时间久了,仁宗逐渐反感,打算撤回诏书另选其他宗室子弟进宫。
关键时刻,赵宗实亲信周孟阳劝说他,抓紧时间入宫,并且告诉赵宗实,主上选中你作为皇子,如果你坚持不去,哪怕以后回到封地,其他人登基了,会放过你吗?
被迫卷入储位之争,历朝历代夺位失败的皇子没一个有好下场的。赵宗实惊出一身冷汗,突然明白了自己处境的凶险:不去,日后必定死路一条;去,则尚有一线生机。
从嘉佑三年开始,文彦博和富弼先后因母丧回家丁忧,韩琦升任相,欧阳修升任参知政事。升任副宰相这些年,除了劝谏仁宗立嗣外,欧阳修没有放下自己谏官的老本行,继续上梳弹劾百官,其中就包括弹劾包拯。
按照政治理念来讲,欧阳修跟包拯是同一阵营,都支持范仲淹改革,同属于“君子”,可欧阳修没对包拯手下留情。
弹劾的原因是朝廷任命包拯做三司使而包拯没有拒绝,要说朝廷任命官员又不是皇帝即位还要搞什么再三推让,一般来说任命了你就走马上任就行了,可包拯这次的三司使任命还真有些不一样,因为之前连着两个三司使都是被包拯弹劾罢官的。
先是嘉佑四年时任三司使张方平在购买富豪田产时搞了些权钱交易,被包拯弹劾罢官,接着时任次相宋痒弟弟宋祁接任三司使,包拯继续弹劾,称长兄任宰相,弟弟应当避嫌不得在朝中任三司使,宋祁也被罢了官。
三司使位高权重,除了不属于宰执班子成员其他权力逊于任何官职,仁宗考虑再三,既然包拯心细如总能找到官员的问题,不如就由包拯亲自担任三司使吧,于是下诏任命包拯为三司使。
包拯还没来得及赴任,欧阳修的弹劾就来了,说包拯这是蹊田夺牛。
别人牵牛踩了你的田,你数落别人的不是最后就霸占别人的牛,这就叫蹊田夺牛,欧阳修质疑包拯,别人三司使干得不好你有意见,最后你自己出任三司使,这合适吗?
包拯一生为官清廉自尊心极强,哪里愿意受这个气,直接称病不朝了。
仁宗爱才心切多次下诏要求包拯赴任,最后诏书一封接一封的送过来,包拯实在是没办法再躲了,只好出任三司使。
任职三司使大约一年时间,仁宗又升任包拯为枢密副使,正式进入宰执班子,参与帝国重大事项决策。
可惜包拯没能在更高的官职上挥多大作用,任职枢密副使不到一年,嘉佑七年,时年六十四岁的包拯在枢密院工作时一病不起,两个月后溘然长逝。
京剧《赤桑镇》里面讲了这么一个故事,说包拯从小失去父母,嫂嫂吴妙贞将其抚养长大,后来包拯做了开封府知府,老百姓来到京城击鼓鸣冤,状告萧山县令包勉贪赃枉法草菅人命。包拯经过调查现确有其事,但是包勉是自己的侄子,哥哥嫂嫂的独子,经过思想斗争,包拯还是依法处斩了包勉。嫂嫂听说之后赶到赤桑镇截住包拯,怒斥包拯忘恩负义,让包家绝后,包拯苦苦相劝最后感化嫂嫂,两人和好如初。
戏曲中往往有不少夸大其词的演绎成分,但很多人不知道,包拯这个中国人心中图腾式人物真的差点儿绝后,而且最后拯救包家香火的也确实是一个好嫂嫂。
包拯长子叫做包繶,包繶在潭州做官时英年病逝,祸不单行,没过几年包繶的儿子也就是包拯的孙子包文辅也夭折了,年仅五岁。当时的包拯夫妇只有这一个儿子和一个孙子,老两口悲痛欲绝,伤心之后一合计,儿子和孙子死了但是儿媳崔氏还很年轻没必要在家里守活寡,就劝崔氏回老家改嫁吧,不要待在包家了。
没想到儿媳崔氏是个忠孝之人,说夫君包繶在世时曾经托付,父母年纪大了无人照顾希望自己能照顾父母,如今包繶去世了父母就是她唯一的亲人,离开亲人还能去哪里呢?
崔氏一边说一边哭,哭的是一把鼻涕一把泪,把包拯夫妻给感动的,只好答应崔氏留在身边互相照顾一同生活。
包繶是包拯原配夫人董氏生的,除了董氏之外,包拯还有个妾叫孙氏,孙氏在后来因故被包拯遣送回了娘家,回到娘家之后孙氏现自己坏了身孕,便在娘家生下了孩子。崔氏知道这件事之后经常去探望孙氏,母子俩生活比较穷困崔氏就接济母子俩,解决日常生活开销。
包繶死后,包拯夫妇俩年纪逐渐大了,孙氏离开包家后包拯工作太忙也就没有再娶,转眼间包拯六十大寿,满朝文武都来庆贺,仁宗也亲自来到包拯家中祝贺爱卿六十大寿。大家热热闹闹庆祝完6续离开,包拯夫妇顿觉凄凉,这时崔氏把孙氏所生幼子带到家中,告诉包拯夫妇其身世,包拯夫妇简直幸福来得太突然,给孩子取名包绶。
天伦之乐总是短暂的,四年后包拯去世,仁宗前往包家吊唁,得知小包绶的身世不仅心生怜悯,包拯一生清廉家无余资,为了小包绶以后生活有个着落,仁宗不顾包拯遗命强行赐给包家大量财物,并安排官府记录在册,包办包绶今后学习和入仕。
又过几年,包拯夫人董氏病逝,嫂嫂崔氏一个人养育包绶,好在有朝廷特别照顾,包绶成长环境一直很好,长大后在崔氏的主持下与文彦博女儿结婚,接着崔氏又派人把包绶生母孙氏找回来共同生活,骨肉团聚。
包绶的故事只说到这里,再讲下去就话长了,包拯生前曾定下家风,“后世子孙仕官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这里我引用的是史书原话,任何语言来翻译和评价这样一个伟大的灵魂都显得太苍白。另据史书记载,包绶后来做官公正无私,一生清贫,酷似包拯。
在今天河南开封市博物馆中,珍藏着一件国宝级文物叫“开封府题名记碑”,上面镌刻了北宋一百八十三名开封府知府姓名和任职年月,这其中包括寇准、吕夷简、欧阳修、宗泽这些鼎鼎有名的官员,但包拯任职年月对应的姓名处,却是一处深深地凹陷无法看清楚姓名,原来这是后世老百姓怀念包拯,每次在碑前轻轻抚摸包拯姓名,久而久之,把包拯名字的地方给摸凹陷下去了。
嘉佑七年七月包拯病逝,仁宗授意给包拯举办了隆重的后事并辍朝一日。到了八月赵宗实终于进宫,履行储君之职了。
屡召不来再加上忠臣离世,仁宗没给赵宗实好脸看,而赵宗实也自知形势比人强,不敢有所怨言,只能忍气吞声低调行事。按照宋制,赵宗实进宫后受赐名改名赵曙,郁闷的赵曙本以为这又将是一场漫长的宫廷待机,没想到半年之后嘉佑八年三月,仁宗不行了。
仁宗是再次突急病的,二月突急病,三月里人就不行了,虽然在此之前仁宗身体已经很差了,但这次驾崩还是突然的让整个大宋朝来不及反应。
北宋自赵匡胤开国到仁宗驾崩已经一百年,虽然经过太祖太宗两人皇帝开拓,北宋却未能完成大一统的历史使命,而即使是在这样一个不完整的帝国统治下,经过真宗仁宗两代皇帝一心维稳的指导思想的统治,国家太平,百姓安居乐业,砍死平平无奇,可对比后来连年的对夏战争和灾难般的花石纲之役,皇帝只要不折腾,就是天下百姓之福。
真要折腾,您能折腾赢,像汉武帝唐太宗那样把敌人折腾死了,那老百姓咬着牙跟着您一起折腾也算有个盼头,敌人打趴下了我们还能有个太平日子,否则,就像真宗仁宗两任皇帝就行了,与民休息就是最大的仁政。尤其是仁宗,真宗还追求个虚荣搞个封禅崇拜个天书,仁宗是彻底不搞这些虚的,以身作则,不铺张浪费,不穷兵黩武,所有的执政思想都是为了国家和百姓能更好。
试想,换个皇帝,范仲淹、欧阳修、富弼、包拯、狄青这些人能受到重用吗?仁宗朝人才辈出群星闪耀,归根到底还是国家有个好皇帝。
当神印王座中的最强王座与华夏神话中的五爪金龙共同穿越到了斗罗大陆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携带了21世纪的各种记忆,他是会选择名扬天下还是默默无闻欢迎加入花雨小屋,群号码258833709!现招群主代理一名,没有工资,没有福利,感兴趣的来,非诚勿扰!...
新书快穿放下那朵烂桃花,求收藏求关注嗷!必看↓↓↓快穿,慢热,1v1,建议跳过真要看的话,建议看前洗洗眼睛,看后洗洗眼睛,我也不知道我在写什么啦啦啦啦↑↑↑元殊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将死之人,却留存于于世间。没办法,死不了。舔狗系统上门带着诱惑,宿主,想死吗?帮我做任务。本文三观不代表作者三观,我们都今天也是好好活着的一天...
大仇得报的顾正意外重生平行世界获得新生原二本法学院毕业的法律援助律师成为了屈尊于洛杉矶二线事务所的哈佛金童唯一的问题是,这张金光闪闪的毕业证没有附带相应的...
70年代一个小镇,高中二年级学生程里,署假孤身前往黄山旅游,不慎落下山崖,坠入秘境,喜获神医门医道传承,从此一技傍身,笑傲都市。神医小子作者风流尊者...
作品简介苏离得万界珠,穿越诸天万界。风云天下,大唐仙剑。聊斋轩辕,蜀山洪荒。穿越诸天,横推诸天!...
作品简介穿越成了人人唾弃的镇国府小公爷,原本想着挣点小钱远离是非,过潇洒的小日子。可自打有了婚约之后,一切都变了。皇帝让他继承大统,宰相千金非他不嫁。吐蕃要他的项上人头,辽国要他死无全尸。可叶星魂,只是想安安静静的做一个美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