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与陈曦聊天
陈曦:是什么原因促使你写《金枝》这本书,决定去揭开一段家族秘史?
邵丽:说起来话长。一次采风的路途中,我接了孩子的一个电话。可能是声音和肢体语言太夸张了,让我旁边的一个同行看得目瞪口呆。于是我便故作轻松抱歉地笑了一下,说是家里的事儿。谁知他打破砂锅问到底,也极有可能是我想说,于是一路上我就聊起家族的事情来。谁知他听了之后,半天没吱声。车程快结束时,他认真地对我说,这是一个好小说,一个非常好的中篇故事。如果写出来,对上辈人和下辈人都是个启示。
其实这也是我的心病,写一写家族这些事,早已是个念想。父母亲和上一代老人都逐个老去,若不把他们写出来,等我们这一辈人写不动时,一切都将消失殆尽。只是内心涌动的情感越多,越找不到合适的点。我用了两个月写出了《黄河故事》,给了《人民文学》的责编马小淘老师。想不到《收获》的责编吴越老师看了非常喜欢,深感遗憾。我就承诺说反正这些日子有时间,可以再写一个。原本是想写个中篇,写到十万字没收住,索性写到了十五万字,就是这本《金枝》。本来起名《阶级》,后来可能太敏感,就被程永新老师改名《金枝》。金枝玉叶,可不是每个家族的梦想?只是没有那么多人把它写出来。这不是个秘密,更谈不上家族秘史。出这访谈题目的是小女孩子,看什么都是传奇故事哈。
陈曦:《金枝》里的周语同曾是父亲的宠儿,但在特殊时代犯了错,差点害了父亲,因此失宠,长期遭到漠视。这是你本人的经历吗?这个心理创伤后来修复了吗?你和父亲最终达成和解了吗?
邵丽:小说就是小说,很可能会有现实的影子,但不能把小说当自传。对此我不想过多地解释,说得太多了。假作真时真亦假,我的强项就是能把虚构写得貌似真实。至于我们那个年代的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可能因为历史和政治的原因,大部分都是隔膜的,极度缺少沟通。家家都是一群儿女,父母没有精力关注孩子们的所思所想。而子女一直到父母老死也不会知道他们想些什么。这个创伤是时代的伤疤,也许连“和解”这个词语都过于矫情。现实很粗粝,作家自身又常常过于敏感,实际上把真实的生活给遮蔽了。
陈曦:《金枝》中的周语同可以视同现实中的邵丽本人吗?
邵丽:虽然我会说,每一部作品都脱离不了作家自身的经验,但我还是愿意承认很多方面有我的影子。
陈曦:现实中的父亲有着怎样的经历?
邵丽:看完这部小说,我的另一个责编和闺密与我通了一个多小时的电话。她的父亲是一个很著名的作家,也是一个地方作协的领导。她说,你写得太让我震惊了!写的分明就是我们家,是我父亲与他前妻和儿子的故事。书出来之后,又有一个年轻的女市长给我打电话,说你写的就是我姥爷,我姥爷是个南下干部,我姥姥就是那个穗子。
书中的父亲只是“我”父亲,与他那代人中的许多人有着相似的经历。
陈曦:小说的真诚打动了我,我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强烈的喷薄欲出的情绪,也许正因为代入了作家个人的真实经历。这些往事和情绪曾经深深地困扰过你吗?你在写作这本书时,需要费力气去处理这些个人的情绪吗?你是如何做到冷静、克制的?
邵丽:其实,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所否认的“和解”早已冰雪消融,至少表面上波澜不惊了。也谈不上什么克制,当你回望自己的过去,曾经那么活泼泼地生活过,你觉得连伤痕都值得抚摩和怀念。时间是最好的医生和药剂师。我写作时总是被感动追逐着,内心满怀着悲悯。我爱我笔下的每一个人物,他们是我的亲人。也许我还宽容不到包容所有的事物,但我会善意地处理上一代留下的疤痕,尽力把它们抚平。
陈曦:小说中拴妮子和穗子的形象很饱满,相比之下,母亲朱珠的形象似乎单薄了些,只是善良和忍耐,都是女儿周语同充当“恶人”去与穗子母女做斗争。在写母亲这个人物时,你是不是有着不忍下手的顾忌?
邵丽:恰恰相反,我觉得我写母亲是最用力的。如果单薄的话,那是我的笔力不济,或者说,是我们很难看懂她。我最近在写关于《金瓶梅》的评论,我觉得吴月娘这个人不得了,她以不变应万变。她看到的不是一时一地之得失,而是全局和结局。她活得一点也不精彩,但就是笃定。这就是她比其他女人卓越的地方,她有眼界和见识。我觉得完全可以站在这个角度看待书中的母亲,她可能压根儿就未曾怨怼过。中国式的母亲大多是隐忍的,她们承受所有人生的份额,好的和不好的。母亲就是这样的母亲,她宽阔得像一个大平原,又微弱到做我们的母亲都做得孜孜矻矻。如果家族是一本厚重的书,母亲在书中只是一个影子,无所不在,却又若隐若现。她没有精彩的故事,也没有坚不可摧的原则。她不为玉碎宁为瓦全,她的所有智慧、能力和温情只够默默维系着一个家。母亲朱珠是家庭的定心丸,亦是一本无字的书。
陈曦:你在接受采访时曾说到,父亲抛弃原配另娶,在一代革命者当中,恰恰可以被称为壮举,而穗子其实有选择的余地。这是不是在以今人的眼光去看当时的人,尤其是当时的女性?因为直到今天,男性的自由度都是大于女性的。那个时代,朱安式的悲剧人物有很多。
邵丽:那个时代是个非常割裂的时代,一方面强调“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一方面“三从四德”的影响也非常深。有些地方女性再婚非常普遍,而有些地方离婚女人一直到死都不会再嫁。很多因素取决于个人而不是社会环境,也就是说,像穗子这样的女人是有选择的自由度的。但她没有选择,在幼年的“我”看来就是一种“恶”。我丈夫大伯的前妻,三十多岁就离婚了,守寡到九十多岁。我曾经问过她为什么不再找一个?她说,哪兴啊?回娘家咋抬头见人啊?
陈曦:革命是壮阔神圣的,但底部也律动着个人的理想、野心和欲望。将父亲抛妻弃子的行为视为壮举,是否有一种站在个人立场的美化之嫌?那个时代,有抛弃朱安的鲁迅,但也有和江冬秀过了一辈子的胡适。
邵丽:当时的很多革命者,与家庭决裂的标志就是冲破包办婚姻的牢笼。投奔延安的青年男女,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所以他们那个时代的婚姻,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意义。当然无可否认,这种“解放”是给旧时代妇女扣上的另一副枷锁,但那就是“革命”的意义之所在。其实它并不是排斥所有的包办婚姻。感情的舒适度取决于自身的感觉,有的父母之命是自己愿意的。深山出闺秀,各花入各眼。江冬秀大约恰恰是胡适喜欢的适合他的妻子。但是那一代念过洋学、受过新思想洗礼、后来投身革命的新青年,你再强迫他回老家和一个不识字的小脚女人生活,对双方都不是真正的公平。因为公平来自平等。
陈曦:你觉得父亲对穗子母女有过真正的愧疚吗?还是仅仅认为她们是个避之不及的麻烦?
邵丽:我觉得“父亲”对穗子母女的愧疚从来没有停止过,他的逃避本身就很能说明问题。而母亲对穗子母女的顺从和忍让,恰恰是读懂了父亲的心思。“父亲”那时毕竟是个十五岁的孩子,开始的冲天一怒,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尴尬和愧疚所取代。即使是一个职业革命者,他仍然有善良的底色和人性的底线。所以他的苦痛是最复杂的,也是他最无能为力的。想躲避而不能,想面对而无力,他一直活在这种无穷无尽的纠结当中。
陈曦:你为穗子这个人物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并且安排她的孩子们都有了更大的成就。这在原配文学形象里,是没有过的。现实中的“穗子”和她的孩子,真是如此吗?
邵丽:河南很多地方都是革命老区,在老区这样的事例真不鲜见。我写的基本是原型人物,真事虚写,否则就不能称其为小说了。在中原地区,这样的母亲大有人在。老根据地参加革命的男人多,穗子还算是幸运的,有的女人怀上孩子就再也没见过丈夫,一个人带着遗腹子支撑了一辈子,我们老家那地方称其为寡妇熬儿。我所熟悉的一个领导干部,祖母生下遗腹子,一辈子守寡,一个人把他父亲拉扯大,开枝散叶生了一大群孙子孙女,几乎个个成才。不管是现实生活,还是文学作品,都不乏这样的坚强母亲。
陈曦:小说通过拴妮子女儿周雁来的自述,写出了与“我”眼中完全不同的穗子形象。但你说“如果再重新写这个故事,我觉得应该给穗子发言的机会”,你觉得穗子这个人物还有哪些可以挖掘的?她还有哪些话没有说出来?
邵丽:其实我是觉得,至少应该有一部分是从穗子的角度来讲这个故事。当然,如果这样说的话,至少也应该有父亲母亲的角度。但问题远没有那么简单。穗子是一个反复被生活碾轧的人,是一个真正被侮辱被损害的人,但又是一个横亘在父母和“我”、拴妮子中间的一个矛盾制造者。她怎么考量自己的人生?她到底想得到什么?我们无从知道。她是一个狠角色,也是一个被大而化之的角色。
陈曦:周语同成年以后,承担起了整个家族的使命,对子侄悉心栽培,不惜代价,各种帮扶。现实中你也是这样的一个人吗?你和后辈是如何相处的?
邵丽: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不回答,与作品无关。
陈曦:有评论者将《金枝》放在寻根文学或反思文学的谱系里看,你怎么看?
邵丽:我觉得都可以。其实寻根也是一种反思。我记得好像是上大学的时候,读过一本美国的小说《根》。它写的虽然是黑人从非洲被贩卖到美洲的寻根故事,其实挖掘的是黑人百折不挠地为自由而战的精神。
陈曦:你生于1965年,与李洱、艾伟是同龄人,他们曾表达过一个观点,60后作家可能是最后一代具有历史感的作家。而《金枝》和李洱的《花腔》、艾伟的《风和日丽》,也都涉及对革命经验尤其是革命者私人生活的书写。你是怎么看待你们这代人的写作的?处理革命的、历史的经验是你写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吗?
邵丽:这两个作家的家族背景我不是很清楚。我的家族更可以贴上“革命家族”的标签,因此家族史在更大程度上也是革命史。但处理类似题材并不是我的强项,我很难从个人感情上超拔出来看待当时的历史。说是只缘身在此山中也好,说是理论的储备不足也好。反正我在写这段历史的时候,情感往往把思想给淹没了。
陈曦:《金枝》写得很顺,半年就完成了,但你自觉“谋划得不到位”“写得有些仓促”。你有进一步修改扩充的计划吗?
邵丽:没有修改扩充的计划。我写过的东西,自己几乎很难再沉进去。我觉得那是别人的故事,写过了就过了。但我会另起炉灶,从另一个方向重新进入。
陈曦:如果重写,你会以更加超脱的立场去写父亲的两个家庭、去看待两个家庭之间的矛盾纠葛吗?
邵丽:这个很难讲,一旦进入写作,作家是很难自己当家做主的,要看作品里的人物带着你往哪里去。但主观上是这么想的,祖辈父辈都渐渐地老去,而且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会更客观更公正地审视历史,打量自己的亲人。至少我觉得,“亲人”这个称谓,已经将过去的矛盾和纠葛稀释得差不多了。
陈曦:近年来你写作了很多父母题材的小说,为什么对上代人这么有兴趣?
邵丽:有人说我在“审父”,就算是吧。在我还有能力的时候,如果不从我这里开始,将来谁会对孩子们讲一讲他们的先辈?莫非所谓的先辈,就剩一个名字和牌位吗?饶是如此,先辈的过去,就是我的今后。我不忍心。那一代人平凡而又奇崛的人生,不能似孩子口中的口香糖,嚼一阵子就给吐了。
陈曦:现在有哪些新的写作计划?最近在看什么书?
邵丽:对于下一部写什么还没有认真谋划。先休息一阵子吧,从身体到精神都需要充电了。
她暗恋了他整整大学四年,而他也追了他的白月光四年。毕业那天,白月光与男友结婚,他竟也拉着她去民政局扯了证。三年后,在他生日那天,他丢下一纸离婚协议书,说白月光离婚了,他要与她一起出国创业。别人都说她是拜金女,他便给了她很多资产和现金。结果离婚那天,她丢下她净身出户的离婚协议书潇洒离开。三年后,他回国接手集团,成了她...
体育大学教授穿越到了1929年,成了一个逃难来沪的十五岁少年。在这个时代,1oo米跑11秒就能拿到世界冠军跳高还没有明背越式技术乒乓球还没有弧圈球篮球运动员还不会跳投足球是五个前锋。也是在这个时代,...
简介关于拜托,谁说强扭的瓜不甜?郁椒是个医研所年纪最小的研究员兼所草,一朝身亡接手了平行世界自己的人生。没想到这居然是本不可描述虐文,而‘郁椒’则是死的最惨的的替身工具人。替身?工具人?拜托,渣渣剧情都离我远点!但他本就身患罕见绝症,注定身体孱弱。为了苟(有)活(趣),他将主意打到了书中白月光同样早亡的顶级a1pha秦纣身上。郁椒区区洁癖,你合该是我的盟友。郁椒什么强扭的瓜不甜,不扭一扭怎么知道。秦纣。洁癖?你管这叫洁癖?如果患者只能感知到一个人的信息素,那和告白有什么区别?白雪公主的双标日常医学研究对象是自己...
幼儿园时,她对他说有个小男孩总是送我巧克力,好烦他一脸严肃不准早恋小学时,她对他说有个小男生总是给我写情书,好讨厌他一脸严肃不准早恋高中那年,他对她说我喜欢你...
作品简介...
胎穿此身,五岁登基,十五亲政,现年二十五。在位期间,朕烧玻璃,制肥皂,研水泥,育种水稻。教太后麻将养老,率将士塞外烧烤,创建皇家银行,修缮各省直道。这才有了巍巍大岳的太平盛世!然,好景不长,世道难料。东南大水,西北大旱,地震频,边患侵扰。承平已久的群臣请朕下罪己诏,向苍天祈求,诚意祷告。朕呵呵一笑,这是历史架空朕的妃子都是人才...